
不空如来藏读z鄋g?读c醤g?
少林寺公布的“二〇〇八年机锋辨禅”共三道辩题,其第三题为:不空如来藏是空还是不空?有人问,这里的“不空如来藏”的“藏”字,读“c醤g”,还是读“z鄋g”。略通佛学的人,会认为读“z鄋g”,因为佛家“经
少林寺公布的“二〇〇八年机锋辨禅”共三道辩题,其第三题为:不空如来藏是空还是不空?有人问,这里的“不空如来藏”的“藏”字,读“c醤g”,还是读“z鄋g”。略通佛学的人,会认为读“z鄋g”,因为佛家“经、律、论”合称“三藏(z鄋g)”。我个人认为,此种结论有待商榷。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藏”字在读“c醤g”和读“z鄋g”时,含义分别是什么,《汉典》提供的解释如下:
藏(c醤g):动词
(1)本义:把谷物保藏起来
(2)储积,收藏
(3)又如:矿藏;收藏
(4)隐匿
(5)又如:藏掩(遮盖,隐瞒)……
(6)怀有。如:包藏;藏怒(怀藏怒火;怀恨于心)
可见,“藏”字读“c醤g”时,意为“匿”也。
藏(z鄋g):名词
(1)收藏财物的府库
(2)又如:藏吏(负责宫内府库的官吏);库藏(仓库);藏户(仓库的出入口);藏府(公家的府库)
(3)内脏。后作“脏”
(4)臟是后起的分别字,以别于“宝藏”的“藏”。
(5)又如:藏府(人体内脏器官的总称。同脏腑)
(6)佛教或道教的经典的总称
(7)又如:藏主(主持佛事的当家和尚);三藏(佛经经典分为经、律、论三个部分,总称“三藏”);道藏(道教书籍的总汇);释藏(佛教经典的总汇)
(8)宝藏
(9)藏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于西藏和四川、青海、甘肃等省的部分地区
(10)西藏的简称。西藏地区。如:藏羊(西藏高原所产的羊);藏文(西藏的文字);藏香(西藏一带所产的一种线香)
可见,“藏”字在读“z鄋g”时,有收藏宝物的地方;内脏;佛、道经典的总称;宝藏及西藏等数种含义。
我们再来看一看“藏”字在佛学里的用法。
查《佛学大词典》可知,“藏”字在佛学里有四种含义,其第一、第二种含义分别是:
一、梵语pit!aka,巴利语同。音译作比摘家、比吒迦。乃篮或箧、箧藏之义,引申为仓库,或学之义;复由此义,转指‘摄菩萨等一切所应知之法’为藏,称为菩萨藏。另据善见律毗婆沙卷一序品之说,藏之一词,含有器(梵bha^jana,巴同)与学(巴pariyatti)二义,而巴利语之pariyatti一词,则意指成就、充足之义。由是,今所言法藏一语,即指有关圣典之完成,或亦指圣典本身而言。历来,法藏之分类甚为繁复,略说之,有下列数种:(一)以经、律、论三者合为三藏。(二)大小乘三藏并举,两者合之则称六藏。(三)大乘称别部之小乘所结集之经、律、论为声闻藏,而以大乘之教理行果者称为菩萨藏,二者并称为二藏;此一分类可见于三论宗嘉祥大师所立之教相判释。(四)以经、律、论三藏之外,别加杂集藏或咒藏者,称为四藏。于法藏部中,以经、律、论、咒等四藏,另加菩萨藏,并称为五藏;大众部中则以经、律、论、杂、咒等五者为五藏;成实论师以经、律、论、杂、菩萨藏等五者为五藏;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一,则于经、律、论三藏外,加般若波罗蜜多藏及陀罗尼藏,合之为五藏。(五)据菩萨处胎经卷七之说,则以胎化藏、中阴藏、摩诃衍方等藏、戒律藏、十住菩萨戒藏、杂藏、金刚藏、佛藏等八者为八藏。此外,大众部以声闻藏与菩萨藏各分经、律、论、杂等四藏,合称八藏。
二、梵语garbha,巴利语gabbha。音译作檗喇婆、揭诃。乃窝、腔或虚之义,转指胎藏、胎儿之义;其后并引申为如来藏(梵tatha^gata-garbha)之义,而谓如来俨然存于众生之心中,一如胎儿之孕于胎内。
第一种里,“藏”乃篮或箧、箧藏之义,引申为仓库,此为“藏”字读“z鄋g”的第一条解释;今所言法藏一语,即指有关圣典之完成,或亦指圣典本身而言。此为“藏”字读“z鄋g”的第七条解释。故此,第一种解释里的“藏”字读“z鄋g”。
第二种里,“藏”乃窝、腔或虚之义,转指胎藏、胎儿之义,并引申为如来藏之义,而谓如来俨然存于众生之心中,一如胎儿之孕于胎内。很明显,此种解释之“藏”字乃“隐藏”、“蕴藏”、“藏匿”之意。故此,“藏”做此解时应读“c醤g”。
因此,在佛学里,“藏”字的读音也是不同的,“三藏”之“藏”读“z鄋g”,“如来藏”之“藏”读“c醤g”。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变靓装传奇发布网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80女人,淡妆浓抹总相宜
下一篇:似水红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