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监管力度,防止层层“过滤”与“扒皮”

加强监管力度,防止层层“过滤”与“扒皮”

玄俗杂文2025-10-27 08:40:14
昨天,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上,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了一份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中央财政投入“清单”:今年将安排“三农”支出5625亿元;教育投入1562亿元;安排832亿元用于卫生事业改革
昨天,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上,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了一份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中央财政投入“清单”:今年将安排“三农”支出5625亿元;教育投入1562亿元;安排832亿元用于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安排2762亿元加快保障体系建设。
继去年之后,今年中央财政又将继续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这建立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度攀升的基础之上。据统计,1993年中国财政收入为4000多亿元,2007年则突破5万亿元大关。国库殷实了,使中央政府加大民生投入成为可能,同时也为推进和深化相关领域体制改革提供了有利时机。
中央财政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除了一部分刚性投入(如减免学费)以外,相当一部分具有补偿、返还(地方)和转移支付的性质。从大量既往事实看,中央下拨资金到受益者手中已所剩无几的例子并不罕见,所以,现在需要加强监管,完善投入机制,做到透明操作,避免中央的民生投入在流向受益者的过程中出现“跑、冒、滴、漏”,防止某些部门和组织层层“过滤”、“扒皮”。
为此,需要将中央自上而下的民生投入和地方自下而上的基层民主建设结合起来,强化地方人大机关和司法机关对政府权力的制约,使中央财政加大民生投入的过程,也成为保障和落实基层群众的各项社会权利,引导群众以权利主体的身份有序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过程,形成“民生巩固民权,民权保障民生”的良性循环。
同时也要看到,中央财政收入年年增加,本身也要付出巨大的管理成本。有专家建议,与其追求成本高昂的中央财政增收、超收,把大量的钱花在管理环节上,不如把更多的钱留在下面,避免管理环节的损耗,使地方有足够的财力解决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为此,需要改变目前的预算制度和财税制度,重新划分中央和地方的财权。目前,中央政府已经在有意识地逐渐推动这项改革。
这样,中央财政加大民生投入,就不仅仅具有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意义,同时也具有了推动和深化体制改革,从体制优化的层面促进社会和谐的意义。
全国召开两会,老百姓都会有许多期许。人们期待有更多利好的政策和信息从两会中传出。让生活于底层者不因时代迁延而被抛弃,即使是最穷的人也能享受医疗、教育和住房等基本权利。
为建设一个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新社会,政府因其权力必须担起守卫民生的责任,而社会因其权利必须享有改善民生的自由。惟有二者共同努力,方可能促成中国民生问题的通盘解决。在控制通胀和经济过热,防止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我们的政府一日都不可松懈,政府要创造条件让个人和家庭有机会通过独立或者合群的奋斗,直接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从整体上促进全社会民生的改善。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