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教育走入学生心灵
时代发展了,可是学生的家长和老师越来越疑惑,普遍反映现在的孩子难教育了。他们表现为:盲目反抗、不诚实、容易冲动、有很强大攻击性、小皇帝脾气……究竟他们在宣泄什么?他们有什么不满?他们需要什么?或许,在
时代发展了,可是学生的家长和老师越来越疑惑,普遍反映现在的孩子难教育了。他们表现为:盲目反抗、不诚实、容易冲动、有很强大攻击性、小皇帝脾气……究竟他们在宣泄什么?他们有什么不满?他们需要什么?或许,在这种充满诱惑的世界里,孩子的眼被迷惑了,孩子的心被诱导了!但是我们又不得不承认,我们对孩子的关注太少了,他们缺少了正确的引导,以至失去了正确的判断力。“品德”形成的四个环节中,道德认识是核心,情感体验是基础,意志是保证,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各个环节不可缺少。而这之中“情”、“意”两环节十分关键,落实这两个关键,要密切注意心理因素。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要想走入学生心灵我认为是否采取以下方法:
一、注意孩子心理分析,启动其自我教育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与动物不同,人是一个能自我认识和自我意识、自我改正和自我完善的实体,开始进行自我修养的个人,不仅为视教育为客体,而且成为教育的主体。即个人不仅受社会教育,而且以自己的努力来教育自己,自我教育开辟了人的发展的新的可能。这段话给我们的启示是:品德教育虽然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然而,毫无疑问,它的中心依然是自我教育。没有自我教育,就不可能有成功的品德教育。道德标准,只有当它变成孩子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使孩子开始转化。困难的是,我们如何启动后进孩子的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所谓自我教育,就是用一定的尺度来衡量自己。”因此,交给孩子良好品德的尺度,使孩子愿意衡量,主动去衡量,这便是孩子自我教育的启动。
1、爱是基础
从关怀爱护入手,消除品德问题学生对立情绪和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建立深厚的情谊。慢慢地,双方有了共同语言,又有了一个共同愿望,孩子就会愿意自我衡量。这是启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第一步。这里,浓厚的情感、互相的信任十分重要,不然弄得个把表扬当讽刺,把批评当刁难就不行。
那么怎样建立深厚的情感呢?
中外教育家一致认为: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同样,要建立深厚的情感也需要爱。这里最有效的是平等和谐的友爱,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的爱。这是由品德问题孩子特殊的心理所决定的。作为品德问题学生,往往对家长的好意也怀有一种戒备心理,怀疑家长是不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认为对我好只不过是为了控制我。因此要建立特殊的感情纽带,就需要消除这种戒备。友爱——一种朋友式的爱——就是我们平常讲的与品德问题孩子交朋友而产生的爱,可以消除品德问题的戒备。
我们无论多忙也应该与学生多活动,与学生多交朋友。只有你走进了学生的心灵,你才可能影响孩子,品德教育才能启动。如我教的一位学生听同学们反映他道德品质不好,经常违犯纪律,知道情况后我课后找他谈心,了解到他对学习无兴趣,就产生逃避学习的想法。这样别的老师就看不起我。我想这学生就是缺少了爱。我打听到了他的生日,在他生日这天我自己给他做了小礼物,并在班里上课的时候送给他,全体同学都为他鼓掌,他很感动。课后我和班主任商量让他管理纪律,从那以后他表现的很好,也遵守纪律了,学习有了较大进步。
2、榜样是尺
读好书,通过好书的熏陶,找到良好的品德的标准,找到自我教育中赖以衡量的那把尺子。记得有一位儿童作家曾这样道: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人位高尚的人交朋友,它能引渡你走出迷津,看到一个比天空更广阔的世界。的确,用好书可以引导品德问题学生走出迷津,这已被不少有识之士的实践所证明。这样我就在班里开展读书活动。让学生周末和家长到书店买有关思想品德教育的名人书,看完写读后感,选出好的在班了进行表扬。这样学生和家长有了好的沟通,学生也从名人身上获得品德行为和修养。这是一个极好的范例,如果我们都能注意引导孩子读好书,那么受益面就不仅仅是有问题的学生,而是每一个学生。每个学生都需要榜样,而好书能给他一个无比广阔的精神世界。实践证明,只要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品德尺度,并以爱的力量使他们愿意衡量、主动去衡量,那么他们的自我教育就得到了启动,品德教育就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天地。
三、重视心灵沟通,运用“期待效应”,让须生在参与中成长
1、期待:抓住四大效应
效应一:消除疑惧心态,建立自尊自信。部分学生参与能力差,是因为心理因素在作崇,他们缺乏自信心,害怕加入,怕办不好让人笑话,于是不敢参与,能力就越来越弱。期待者要多跟这些学生谈其参与活动的有利条件。要帮助其发现固有而又没意识到的自身优势,同时期待并帮助其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慢慢地,使之对自己产生自信,从而克服对参与活动的疑惧心态。
效应二:走出封闭世界,激发参与欲望。有的学生一直来沉湎于自己的小圈子里根本不知道参与的乐趣,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期待者就要巧妙地通过种种手段创设环境,让他们投身其中,并期待他们上场试一试,一旦他们尝到了参与的甘甜,他们就会走出封闭的自我世界,个别学生还会爆发出强烈的参与欲望。
效应三:强化参与意识,培养主动习惯。对部分学生来说,有事让他们去做,他们也是乐意的。但他们往往依赖于家长,要由你布置内容,由你分配任务。亦就是说,脑中缺少一根主动的弦。期待者可以并暗示学生“我们的鬃须生也有这样的本领,是吗?”,从而给学生一种期待,使之去模仿着做,逐步变得主动起来。
效应四:提高参与质量,创造工作成果。参与是搞了算数,还是追求质量。当然是后者。我们要让孩子从小具有质量意识。期待者要通过自己的严谨的工作作风,严格的质量要求,影响受期待学生养成一种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力争上游的参与精神。
通过以上方法,我们如果真正做到爱每一位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教育每一位学生和学生做知心朋友,走如学生的心灵深处,那么我们的教育必将发生大的改变,品德素质也会提升一个新台阶。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变靓装传奇发布网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