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扩招,是社会不能承受之重
教育部公布,2009年,我国将有47、5万名本科生读研,研究生扩招5万人,扩招比例近6%,其中硕士研究生扩招规模达到6、4%。紧接着,全国各大高校研究生录取分数集体跳水,浙大复旦川大一类名校分数线也普
教育部公布,2009年,我国将有47、5万名本科生读研,研究生扩招5万人,扩招比例近6%,其中硕士研究生扩招规模达到6、4%。紧接着,全国各大高校研究生录取分数集体跳水,浙大复旦川大一类名校分数线也普遍压降,这创历史新低的分数线圆了不少学子和家长的名校梦。毫无疑问,研究生的门槛降低将吸引更多的大学生报考硕博就读,一来可以提高学生专业水平,学业更精深,更全面,二来可以提高全国国民受教育的普遍水平,提高国民素质。从这方面来说,研究生扩招是迟早之举,势在必行。但是,扩招必须是高校教育资源充足、教育体制良好、教育培养和社会需求达到良好默契等诸多情况下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政策,而不应该是单纯为了解决就业困难制定出来的赶鸭子上架之举。从目前看,这些条件都没成熟,扩招的结果无疑就是弊大于利。
研究生的普遍扩招,增加就读人数,必须在“教有余力”之下施行。教有余力,即是教育资源充分富足,教育体制能够充分覆盖到每个学生的教育上。目前各大高校,师资力量明显不足,一个导师带十个人研究生。这种的大班式的教育很难保证研究生的水平。研究生教育本来属于社会精英的教育培养,充分激发各个专业学生的学习潜力和自主研究能力,这样的教育需要一种因材施教的一对一教育。而师资力量的不足导致的千人一面教育方式,恰好是精英教育的致命伤。精英教育的效果假若达不到,研究生的学习深造显然就违背了宗旨。本来教育资源就已经捉襟见肘,再增加的研究生人数必然又会瓜分有限的现有资源,更会导致精英教育的恶化。
目前屡屡有报道称研究生和本科生,甚至是和农民工争夺职业岗位,这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说明了我们的教育机制已经出现很大问题。研究生,本科生,农民工,这本来是三种不同的就业群体,在社会的职业竞争中也是不应该存在正面而直接的冲突。发生冲突了,只能说明高校的对研究生、本科生的教育定位和培养出现的偏差和失误。现在大家都在讨论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很多人归咎于大学生毕业人数的激增,超出了社会的需求量。是不是社会真的人才饱和了?显然不是,现在很多企业还在声称人才缺乏,招不到优秀的人才。这就说明,教育和社会的供求关系出现了错位和脱钩。如果教育培养的不是企业要的人才,或者说不是企业最称心的人才,即使不是每年几百万学生毕业,而是几万学生毕业,也依旧会造成就业难的问题。而如果研究生的定位和培养不出现大的好转,只会让更多研究生误入歧途,浪费光阴,深造毕业后继续和本科生农民工争夺职业岗位。研究生教育也成为一句空话。
研究生最终不能成为真正的研究生,充其量是个半成品,这是教育的严重失误。但尽管如此,在各个方面还没有成熟,高校已经摩拳擦掌向公众大量抛出研究生的橄榄枝,原因何在就显得不言而喻。
首先是经济不景气的,扩招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权宜之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愤。一个大学生的培养已经让许多家庭付出了许多代价。尤其是一些农村家庭,更可能是背负了巨额的债务,和全家人十多年的紧衣缩食,含辛茹苦。但毕业却马上失业,这让无数家庭深深失望,甚至是愤怒,对教育对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心有怨恨。于是,高校为了挽回民心,不得不采取扩招的措施,让还有能力和还有深造欲望的学生继续就读,从而缓解就业竞争。
这措施在某种程度上是好的。毕竟还有很多学生以及家庭愿意继续深造。但是,却从根本还是没有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充其量是搁置问题,留待日后解决。教育本身没有改善,三年后,这群深造的学生何去何从?有数据显示,今年全国共有610万高校毕业生,加上去年剩余的100万未就业毕业生大军,等待就业人数如此滚雪球下去,今年扩招了,明天又当如何?
再则,有点小人之心的推测,则是高校在转移高额的债务。现在放眼望去,全国的高校哪一家不债台高筑?有的甚至有几十亿的债务。北大校长周其凤前不久高调宣称,高校的债务应该有全社会来承担。这句话暴露了两点,其一,高校欠债,毋庸置疑。其二,高校已经到了困兽犹斗的地步,正穷思竭虑地寻找承担债务的对象。这个时候,民众很快就被拖下水。扩招背后的含义,很难不说是各个扩招院校对录取学生家庭的资产捆绑。这其实是一种变相欺骗和掠夺。高校在不保证教育质量和就业水平的前提下,大量吸引就读学生的资金,一旦三年读完,再随手一把将学生推出校门,不管不问。或者如同现在所说,把一切问题归咎于金融危机,这种托辞实在难以叫人信服。
当然,也不是不能扩招。让更多人接受研究生的精英教育,这是社会的必然。只不过在现在,更应该做的是如何提高教育的质量。如果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不高,与社会的需求又不吻合,扩招再多,也无济于事,相反只会是教育的噩梦,是社会不能承受之重。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变靓装传奇发布网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从人淡如菊的一首小诗说起
下一篇:天使之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