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震撼心灵的灵魂救赎

一场震撼心灵的灵魂救赎

告殂杂文2025-10-26 01:02:10
这几天我一口气读完了2010年第一期《收获》刊物上须一瓜的长篇小说《太阳黑子》,说实在的,最近连续阅读的数十部现代小说中,能让我深深感到灵魂悸动的仅此一篇耳。我喜欢阅读,尽管眼高手低,曾经独独钟情于曹
这几天我一口气读完了2010年第一期《收获》刊物上须一瓜的长篇小说《太阳黑子》,说实在的,最近连续阅读的数十部现代小说中,能让我深深感到灵魂悸动的仅此一篇耳。我喜欢阅读,尽管眼高手低,曾经独独钟情于曹雪芹的《红楼梦》,认为那是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杰出作品,现代作家没有人能够超越其艺术成就,能与之媲美的现代作品堪称凤毛麟角,包括那些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大都难以经得起时间的检阅!
比较而言,我喜欢生活底蕴深厚的文学作品,作者不需要特别的技法和技巧,他的作品本身就是现实生活的折射,涌动着作者生活的激情,跳动着时代的脉搏。作品中的人物也是活生生的现实中的人,他具有普通人的优点,也具有普通人的缺点,有高尚的一面,也有阴暗的心理,就像《红楼梦》中的黛玉宝玉等人物一样,有自己独特的性格,也有自己难以克服的个性特点。我认为,那样的人物才能走进读者的心中,才能反映出人性最本质的东西。
记得小时候经常唱一首歌里有句歌词是:“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并非言过其实。太阳,自古以来给人的都是光明和温暖,如果没有太阳,这世界将会一片黑暗和寒冷。生命因为阳光才得以繁衍生长,鲜花因为阳光才变得姹紫嫣红,地球因为阳光才成为人类的家园。然而,天文学知识告诉我们,太阳固然是一切生命的源泉,那活跃的太阳黑子,也会带给人意想不到的巨大灾难!也许,这正是小说以此命名的寓意吧!
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并不太多,主要人物是三个杀人在逃犯:的哥杨自道,协警辛小丰,鱼排临时工陈比觉以及被他们三人收养的弃婴,五岁女孩尾巴——陈扬辛;警长伊谷春,警长妹妹伊谷夏;次要人物:房东卓生发,保姆党阿姨,鱼排女老板海珠。故事情节也不算太曲折,小说从三个在逃犯的现实生活写起,写了他们貌似怪异的行为:三人都称是弃婴尾巴的爸爸,都不结婚,选择偏僻的房屋租赁,对遗弃女孩尾巴倾注了超乎寻常的爱心,对工作的热情与对陌生人的警惕,这些情况都让人觉得似乎有一团迷雾始终在笼罩着他们,使人很难捉摸,然而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读者也就隐隐触摸到那股潜藏水底的暗流,他们几个是有“故事”的人,而且远非一般的“故事”。
那么,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促使他们对弃婴尾巴视如己出呢?就因为一个时间上的巧合1998.8.19,尾巴的出生时间,也是女孩一家被害的时间。这个时间让他们觉得尾巴就是那个被害女孩的投胎转世,是冥冥中的一种力量赐给他们的赎罪的,女孩是一条隐线,尾巴是一条明线,这两条线因为这个时间交汇在一起,于是,围绕弃婴尾巴的抚养,心脏瓣膜修复手术,读者看到的是他们三人人性中光明的一面:无私的爱心!他们工资不高,甚至可以说是生活拮据,却宁愿负债累累也一定要拯救这个弱小可怜的小女孩的生命,不仅因为她长的可爱,而且由于她已经成为另一个女孩的化身!这是对尾巴生命的挽救,也是三个男人自己灵魂的救赎,所以就显得不比寻常了,就具有了撼动心灵的力量!
事实上,他们——这三个男人,杨自道、辛小丰、陈比觉,一直在进行灵魂的自我救赎。杨自道是一个的哥,他多次救助需要帮助的路人,昏倒在路旁的伊谷夏是他开车送进医院的;他们生活拮据却能多次拾物不寐,顾客遗忘在车上巨额现金,笔记本电脑他捡到后都交给公司;他为了帮别人夺回被抢的包,勇敢与歹徒搏斗,直至身负重伤又悄然离开。辛小丰被聘为协警员之后,拿的工资很低,可却为了小区治安不惧淫威,舍生忘死,数次勇擒毒贩、小偷、杀人犯、抢劫犯……遭报复差点被打死,明知道警长伊谷春在收集他的指纹,危急时刻仍舍身相救,自己也差一点被拖下18层高的楼房。陈比觉爱好天文学,工作踏实,兢兢业业,他虽脾气火爆,却对尾巴呵护有加……他们,正是用这些行动,一点点地努力地洗刷着自己年轻时犯下的罪孽,期望得到灵魂的救赎。然而,五条人命的鲜血,那么清晰的刻在他们的脑海里,噩梦伴随着逃亡生活,一刻也没有离开过他们的记忆:那个因辛小丰一时冲动强奸至心脏病猝死的女孩,还有他们为了掩盖罪恶,逃避法律制裁害死的女孩年迈的外公外婆和爸爸妈妈。而杨自道和陈比觉这两个好朋友出于义气,竟然也成了他的帮凶,他们共同制造了一起惊憟一方的陇西水库强奸灭门惨案——8.19惨案使他们沦为万劫不复的深渊,成为杀人的罪犯,尽管他们得以逃脱他乡,可他们的良心却时时受着道德和良知的拷问。他们隐姓埋名,远离家乡亲人,但命案使他们内心孤独,常常被恶梦惊醒,不敢谈恋爱,不敢结交朋友,不敢居住闹市,不敢袒露心声……他们就是这样在惊惧和恐慌中默默地忍受着。譬如杨自道即使遇见伊谷夏这样美丽、单纯、善良的女孩大胆地向他表明自己的心迹,他也不敢接受,他害怕他的爱毁了伊谷夏的幸福!他的作为使我相信:真正的惩罚不是一颗要命的枪子,而是那永远无法洗刷的罪恶感,那种灵魂中难以赎清的罪过!
女作家须一瓜,原名徐蕾,《厦门晚报》政法记者兼法制版编辑。她有机会也有条件接触到各类重大刑事案件,也完全可以凭借职业的方便,理清案件的前因后果,但是,她这篇小说的侧重点远非案件本身,她以女性的视角,细腻地体察人性的善与恶,解剖罪犯的心理,挖掘人性的闪光点。她不是简单地定性人物的“好”与“坏”,而是独辟蹊径,客观地,全面地描绘她小说中的人物,赋予他们更本真的面目,既有缺点,也有优点;既有长处,也有短处,为读者塑造出立体的人,而不是平面的人,具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的人。他们因一时冲动触犯了法律,但并未良知泯灭,因此,人物形象才更加真实可信,故事情节也才打动读者,这便是这篇小说的成功之处。
作者须一瓜还为塑造了伊谷春、伊谷夏兄妹俩,可以说他们算是小说的“正面”人物,警长伊谷春爱憎分明,铁骨铮铮,表面冷血,实则一腔热血敬业爱民;伊谷夏美丽善良,助人为乐,表面单纯,内心丰富,她对杨自道由感激萌生好奇,由好奇进而希望更多的了解他,再由逐步深入的了解,逐渐敬重并爱上他,甚至期望能帮助他化解哥哥对他们几个的猜疑,可杨自道他们深知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意料中的结局终究有一天会降临,所以,他们决定不再逃避应得的惩罚,也决不可能再去伤害无辜纯洁的伊谷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