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礼拜又看了一遍天龙八部
这几天匆匆将《天龙八部》再次重温一遍,今天读完,竟有如释重负之感。我于闲暇再读《天龙八部》,是因为我想研究研究,段誉与王语嫣之间这段情缘,到底算不算是爱情。记得初读时,这许多人物就已经烙印在内心深处,
这几天匆匆将《天龙八部》再次重温一遍,今天读完,竟有如释重负之感。我于闲暇再读《天龙八部》,是因为我想研究研究,段誉与王语嫣之间这段情缘,到底算不算是爱情。记得初读时,这许多人物就已经烙印在内心深处,以至后来烦恼时偶然记起,也常常嘴角上扬。印象最深的,当以“凶神恶煞”为首了,记忆到他,什么“鳄鱼剪”、“扭断脖子”、“决计不做乌龟王八蛋”、“是岳老二”等等词汇及相关情节瞬间灌输脑海,待你微笑时,猛然想起这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青帮的一派作风。于是念及此,又将书中几号人物对号入座,譬如自始至终做着复国大梦的慕容复,俨然是五六十年代国民余党,抱着不可能的幻想四处挑拨陷害,最终只能“众人都悄悄退了开去。但见慕容复在土坟上南面而坐,口中兀自喃喃不休。”;又譬如黑白颠倒的丐帮群众,自始至终被歹人牵着鼻子走,待阿紫来了句“丐帮除了全长老,没一个好人”的评论,悲愤之余想到,这便是农民起义的真实写照。这样一想,书中的世界如金庸后记所说“书中的世界是朗朗世界到处藏着魍魉和鬼蜮,随时予以惊奇的揭发与讽刺,要供出这样一个可怜芸芸众生的世界。”“这样的人物情节和世界,背后笼罩着佛法的无边大超脱,时而透露出来。而在每逢动人处,我们会感到希腊悲剧理论中所谓恐怖与怜悯。”显然,书中的世界便是折射了我们的世界。
我们的世界因为五光十色了,于是黑白颠倒就难了,现实生活与书中“无人不冤,有情皆孽”也有了比较。然而这其中的比较并不是因为物质文明,或是知识的遍及而产生的结果,反而是因为人的情感倒退的结果,“无人喊冤”因为喊与不喊,差距不是很大“道理,道理!老子的铜锤、老二的铁杵便是道理。宗赞王子的话便是道理。你是男子,既非和尚,又非老翁,若要过关,除非是个死人。”于“理”不合,于“情”在这薄情的世道似乎也难合,段誉虽然和王语嫣终成眷属,然游坦之那铁头怪又怎样?书中能写一份欢喜一份悲伤,然现实又怎样?且不说有无类似段的痴情王子的存在,纵然有,其结局多半也是挖了双眼空自恨的“庄聚贤”吧。看了一遍又一遍,逐渐对段王的“爱情”不以为然,到最后倘若不是慕容复要以兴复大燕为条件,他的“自私凉薄”也未必能使语嫣小姐那句“只须你不嫌我,不恼我昔日对你冷漠无情,我愿终身跟随着你”云云。综而观之,萧峰和阿朱之间的情爱呢?
每次看到萧峰失手打死阿朱的那段,总会不自觉的泪流满面,不明白金庸笔下,为什么要对萧峰如此的不公,写那莫大的冤屈让他身心俱痛也就罢了,可为什么连这份微薄爱情也要这样那样迅速的夺走?难道是因为阿朱说“等我大好了……大哥,我就和你到雁门关外骑马打猎、牧牛牧羊。”是因为他,不能只能在雁门关外打猎牧羊了么?
阿朱已经通往天国,世间的苦痛依然无法独自承受,可萧峰不忍阿朱背着冤而死,是以“却见两截断箭插正了心脏,萧峰双目紧闭,已然气绝。
虚竹忙撕开他胸口的衣衫,欲待施救,但箭中心脏,再难挽救,却见两截断箭插正了心脏,萧峰双目紧闭,已然气绝。虚竹忙撕开他胸口的衣衫,欲待施救,但箭中心脏,再难挽救。”段誉说“萧大哥慷慨就义,人死不能复生。”真是这样么?
“他一呆,阿朱情致殷殷的几句话,清清楚楚的在他脑海中响起:“我在这里已等了你五日五夜,我只怕你不能来。你……你果然来了,谢谢老天爷保佑,你终于安然无恙。”萧峰热泪盈眶,走到树旁伸手摩挲树干,见那树比之当日与阿朱相会时已高了不少。一时间伤心欲绝,浑忘了身外之事。”
一时间伤心欲绝的,到头来还是那句“我只怕你不能来。你……你果然来了。”
此次看到尾章,我不想继续读完了,不想去理解什么大义,只是不知不觉又读了这段,悲伤重叠起来,竟也泪眼蹒跚了……
言归正传,此前读《天龙八部》,只知道书中有很多佛法偈语,却不懂做着为什么要这么写。虚竹身为佛家弟子,最终却是逍遥派灵鹫宫的主人,这看似毫不相干的身份——
哦,是了。无崖子,苏星河,丁春秋,星河无崖,春秋无崖,一个是空间上的无限,一个是时间上的无限,世间万事万物都在这无限的时空里发生;佛法无边,逍遥无限,只有这样才能淋漓尽致。诚如作者所说,天龙八部,八种神道精怪,各有奇特个性和神通,虽是人间之外的众生,却也有尘世的欢喜和悲苦。
附:释 名
“天龙八部”这名词出于佛经。许多大乘佛经叙述佛向诸
菩萨、比丘等说法时,常有天龙八部参与听法。如《法华经
·提婆达多品》:“天龙八部、人与非人,皆遥见彼龙女成
佛”。“非人”是形貌似人而实际不是人的众生。“天龙八部”
都是“非人”,包括八种神道怪物,因为以“天”及“龙”为
首,所以称为“天龙八部”。八部者,一天,二龙,三夜叉,
四乾达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呼罗迦。
“天”是指天神。在佛教中,天神的地位并非至高无上,
只不过比人能享受到更大、更长久的福报而已。佛教认为一
切事物无常,天神的寿命终了之后,也是要死的。天神临死
之前有五种征状:衣裳垢腻、头上花萎、身体臭秽、腋下汗
出、不乐本座(第五个征状或说是“玉女离散”),这就是所
谓“天人五衰”,是天神最大的悲哀。帝释是众天神的领袖。
“龙”是指龙神。佛经中的龙,和我国传说中的龙大致差
不多,不过没有脚,有时大蟒蛇也称为龙。事实上,中国人
对龙和龙王的观念,主要是从佛经中来的。佛经中有五龙王、
七龙王、八龙王等等名称。古印度人对龙很是尊敬,认为水
中生物以龙的力气最大,因此对德行崇高的人尊称为“龙
象”,如“西来龙象”,那是指从西方来的高僧。古印度人以
为下雨是龙从大海中取水而洒下人间。中国人也接受了这种
说法,历本上注明几龙取水,表示今年雨量的多寡。龙王之
中,有一位叫做沙竭罗龙王,他的幼女八岁时到释迦牟尼所
说法的灵鹫山前,转为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变靓装传奇发布网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我和一个乞食者吃饭的故事
下一篇:学习雷锋,没有高度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