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的收入——最荒谬的论战

海归的收入——最荒谬的论战

诉白杂文2025-09-03 02:23:09
最近在多个网站上讨论“海归月薪三千是否合理”,热闹异常,肯定否定的人各有说辞,似乎都有道理。大家越是郑重其事,我越觉得这事荒唐,因为这个论题本身就是错误的,也就是说:根本就不应该按学历拿薪水!这样的事
最近在多个网站上讨论“海归月薪三千是否合理”,热闹异常,肯定否定的人各有说辞,似乎都有道理。大家越是郑重其事,我越觉得这事荒唐,因为这个论题本身就是错误的,也就是说:根本就不应该按学历拿薪水!

这样的事只能出现在“体制内”,而我们体制之外的人根本就不存在这个问题。在我们这儿,初中毕业的有可能与大学毕业的收入相差无几,硕士生有可能还比不上高中生。他们的差距不是在学历上,而是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量上。学历仅是你适应做哪方面的工作的依据或参考,绝不是你收入的依据。我想,所有的非公经济企业都是这样的。

按学历付薪水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刻板的用人机制下才会有的现象:只要有了某种学历,就会有某个层次的薪水;有了某种学历的就有某个“等级”和“身份”。大家都觉得这样很正常,是吧?可我觉得,它根本就不正常、不正确,也不合理!

我原来在某个国营厂工作,在那个丑陋的办公楼里,就集中了一大批只有学历但什么也不干、也不会干的人,说他们不会干有点过分,比如画图纸什么的还是会的,但成年累月,工厂的工作方法和产品质量根本没有什么变化,也没有什么进步,所以大家不知道他们都在做什么。

只要有学历就可以坐在办公楼里拿高薪是制度教给我们的最懒惰、最没有出息的思想。国有体制中的负责人只知道按制度办事,因为拿多少也不是他家的,他犯不着操心,但私有体制的老板可不是这么想的,他总是重用对他有用的人,而且按质论价,私营老板也看学历,那是他要知道你会什么,但给你多少钱,就要看你做得如何了。

关于海归是否有价值,大家也是各有看法,有人说:去国外上学的都是在国内学习不好的,去国外“混”学历的。我觉得国人的思考能力有点问题,为什么总是一而再、再而三的一概而论呢?在国内的学校,评价人的尺度就是“分”,但据我所知,能得高分的,确实也有聪明能干的人,但是也有不少是仅会考试的“应试虫”,这些人得高分缘于呆板无趣、兴趣狭小、死记硬背等等,而分数不高的也确实有不爱学、不会学的人,但也有不适合读死书而更适合行动或技巧方面的人。另外,国外的教育重实战重操作、能够调动人的主动性创造性,会把一个似乎“差”的学生变成不差的。

总之,这样的辩论毫无意义,是人们在一个僵化的前提下提出的问题,是在谈一个死标准的制定问题,没有变通,没有灵活,越说越不着边际。人是各式各样的,回答这个问题再简单不过了:因人而易!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