啼笑皆非的“哥姐洪流”

啼笑皆非的“哥姐洪流”

白楞杂文2025-07-23 06:35:27
“快看,三轮哥重现街头啦!”几日前,我的QQ群里闪现出这样一段视频:一个男青年骑着小型三轮车猛然一拐弯,后面的一个车轮悬在半空,继而重新落地……从后轮腾空到瞬间落地,三轮哥骑车的路径划成了一道优美的弧
“快看,三轮哥重现街头啦!”几日前,我的QQ群里闪现出这样一段视频:一个男青年骑着小型三轮车猛然一拐弯,后面的一个车轮悬在半空,继而重新落地……从后轮腾空到瞬间落地,三轮哥骑车的路径划成了一道优美的弧线,颇有几分潇洒。
“三轮哥?”我还以为是什么哥呢?我还以为是大街上蹬三轮的呢?
“怎么那么多的哥呀姐呀?”我在熙熙攘攘的群落上发出了疑问。忽然,一个跟我很熟悉的群上网友即刻回复道:杜哥!
我当时就想晕厥。
看那骑三轮的“哥”年纪不大,当车轮落地后他还故意看看镜头,似乎不露一下脸就有点遗憾似的。看那视频中酷似乡村的背景和那三轮哥身上的衣服,颇让人找到些怀旧的乡土气息。毕竟,多少年前,在农村生活的我也玩过那种让三轮车一个后轮悬空的游戏,只是,当时我们没有照相机、摄像机,也没有风靡世界的互联网。
我们更没有的是,有人会称呼我们“三轮哥”。
“哥”,在短暂的时间里,你那么快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娱乐了大众的视听,为这个躁动不安的社会陡增了几分欢呼雀跃和肆意狂欢;“哥”,有了你,我们的生活似乎不再寂寞。
本来不喜欢网络热词和网络现象的我禁不住洪流的冲刷,忽然间被形形色色的“哥哥姐姐”冲垮了神经,变得爆笑起来。忍俊不禁、掩口胡卢、仰天长“笑”、心里暗笑、偷着傻笑……我终于被“哥姐”嘲弄得笑起来了。
笑过之后,我感到了一阵空虚和疑惑。那秒杀宇内华丽的“犀利哥”,曾经秒杀了多少寂寞的网友;那地铁站装模作样另有所图的“瞌睡哥”,一时间吸引了多少犀利的眼球;那躺在马路上睡觉的“马路哥”,一瞬间被媒体的锐眼看出了很帅很英俊;那留着齐刘海,身着紧身衣,下穿黑丝袜的天津男市民“妖娆哥”,在不免暴露着胡茬和脸斑的同时更是炫出了几分妩媚与妖娆;那张开海口征集高学历高大英俊未来夫的“凤姐”,又娱乐了多少人的眼球和神经……还有那面临着生命危险的南非世界杯预言帝“章鱼哥”,也被媒体烧得通红称上了“章鱼哥”……
仔细一看便可知道这些赚得可观点击量的“哥姐”们都被一个媒体化的世界洪流推动着,在媒体的镁光灯等记录器材和媒体的各类思维下变得熠熠闪光,响穷了大江南北,震聋了寂寞的网人。这些哥姐的泛滥,有些“得益于”媒体人穷追不舍的热炒;有些应“归功于”寂寞无聊的网友想要吹皱一池春水展现几段涟漪,用镜头将自己推向汪洋的互联网。是媒体的眼睛太尖锐,还是网民的展示欲太强烈,才造就了一个热闹非凡的世界呢?
一大群“哥姐”们,酿成一个五味杂陈的互联网,也铸成了骚动狂呼的现实世界。借着哥姐的东风,抓住搞笑、庸俗不放的媒体们在取得了点击量、发行量的同时也传播着愚昧的文化;因为太寂寞而进行自我炒作的网民们在被封为哥姐时一方面感到的是成就,一方面是否还要有点反思:我传播的是什么?我造成了什么样的社会影响?我仅是因为无聊吗?
哥姐风潮,让吾人偶一闻之,便想一笑置之,可它所包藏的文化品味、文化内涵、文化品德是否是值得提倡和广泛传播呢?
缺失传统文化和信仰的时代,是充满了危险的时代,是容易滋生空虚和无聊的时代。各色各样的哥姐充斥世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状态,还是追逐愚昧、摒弃真善美的变种怪类基因导致的呢?
我不知道有了“犀利哥”,是否还有“犀利姐”?我担心自己像草木一样,眼睁睁地看着一个个“哥姐”从身旁走过,而只能寂然无奈。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