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虚笔”不“虚”
绘画时,若将“虚”景轻描于实物旁,则必然相映成趣,画意盎然。正所谓“烘纤云以托明月。”高明的画家如此,聪明的作家也常用此法,来为文章服务。如朱自清的《春》。在描绘“春花图”时,作者轻巧地补写了这么一笔
绘画时,若将“虚”景轻描于实物旁,则必然相映成趣,画意盎然。正所谓“烘纤云以托明月。”高明的画家如此,聪明的作家也常用此法,来为文章服务。
如朱自清的《春》。在描绘“春花图”时,作者轻巧地补写了这么一笔:“闭了眼,眼前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看似轻描淡写,实则有意为之。以丰硕果实来衬缤纷花朵,有“实”有“虚”,以“虚”衬“实”。这里的写“虚”,是为了更好地写“实”;写“实”,离不开恰当地写“虚”。如此“虚”“实”相间,给人以强烈的美感和丰富的想象!
用“虚”笔,还可表达文章的主题。
例如:陶渊明因不满东晋刘裕政权的腐败和社会现实的黑暗,才虚设了桃源胜境,以追求自由、平等、富裕与和平;郭沫若因愤恨旧中国是“屠场”、是“牢狱”、是“坟茔”,才独创天上那美丽的街市,以寄托自己美好的社会理想;席慕容为永保对故乡的美好回忆,才幻想“乡愁是一株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安徒生因痛恨罪恶的资本主义制度,才让卖火柴的小女孩飞到天国,一享与奶奶欢聚之乐……这些都是“虚”写的典范。还有名篇《荔枝蜜》,作者于结尾处,妙借梦境之“虚”,来比喻像蜜蜂那样勤劳、无私,甘心情愿做一名普通劳动者,为建设社会主义新生活奉献自己的生命之“志”!
如此看来,“虚笔”着实不“虚”!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变靓装传奇发布网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