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西之哲学

论中西之哲学

修文郎杂文2026-02-10 23:06:07
偶有闲感,在泡上一杯茶后,原准备看看电影,或是打打稿的,却由一个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起看了几个小时资料,于是稿也没打成,电影也没看,倒想来做这一篇文章了。好几天前我也看完了武汉大学的三十七节哲学讲座
偶有闲感,在泡上一杯茶后,原准备看看电影,或是打打稿的,却由一个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起看了几个小时资料,于是稿也没打成,电影也没看,倒想来做这一篇文章了。
好几天前我也看完了武汉大学的三十七节哲学讲座,对西方文化也颇有感怀,由此便想起了我们中国哲学与其的差异,这一篇就简单说说这类的问题。
我们知道,西方文化的起源是很早的,至于最早是没有什么标准来划分的,你可以上至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下至古希腊罗马。现代西方的起源与古埃及也是有着发展连接的关系。中肯地说应是源于地中海中部的一座叫做克里特的小岛上,这个文明也就是后来称为西方文化之始的米洛斯文明,而古希腊正是来源于这个文明传播和发展。因为古希腊的地理位置也是北地中海的沿海周边。我们说中国文明上下五千年,但如果从文化角度说,中国出现最早的文字,在目前发现的来说也就是殷商时期出现的甲骨文,那么距今也只有三年多年,而西方文字最早是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所创造,距今已有五年多年,当然这种以文字来衡量的说法也不见得有多少合理性。
西方最早有着哲学思考的人是古希腊的哲学家泰勒斯,他比我国的西周末年的老子年长五十三岁,他第一个开始思考世界的本原,世界的来源这样的问题,并认为,答案是水,万物由水而生,大约是他发现的所有的生命都与水有关,与湿的东西有关,而且认为万物都有着自己的灵魂,这些灵魂会相互吸引,我觉得这大概就是像精神本体论中的万有引力。他是古希腊哲学四大学派的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生阿纳克西曼德对他的老师泰勒斯的理论提出了新的疑问,认为泰勒斯只说万物由水而生,但没有解释出万物为什么由水而生?他认为水的存在本身就需要解释。读者们注意,他的学生阿纳克西曼德对这个问题的追问即表现了西方人对问题“刨根究底式”思维特点。他们并不满足于模糊的解释,模糊的理论,和模糊的概念。阿纳克西曼德发展出他自己的思想,他引出“无限”这个概念,认为万物有开端,而无限没有开端,万物由无限而生,最终也回归那里。
阿纳克西曼德同时先知地认识到人是从海鱼进化而来的,这种思想在两千多年前是非常先进的。他的学生阿纳克西美尼也是一位杰出的哲学家,也是米利都学派最后一位哲学家,不同于他的师祖泰勒斯的是,他认为万物由气而生,但这里说的气不是我国老子所说意象的,抽象的道中之真气,而是现象世界中的气体,他认为万物的本原是一种非常稀薄的气,我们所看见的万物是由气体的聚散转变形成的,例如水在一定温度下变成气,气在一定条件变成云,云变雨,雨变土,气变火等等诸如此类。
与其同时期的哲学家还有毕达哥拉斯,他是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创立人,认为数是万物的本原,这个数不是三个水果,五棵树这样现象之数,而是一种抽象的数的概念,与中国玄学有相似之处,但我国数的思想要比西方早得多,约在七千年前有了雏形,发展于三千多年前的周文王,成熟于春秋战国时期,也就八卦发展出来的包罗万象,人类智慧的代表性书籍《易经》。
毕达哥拉斯认为“一”是世界的本原,它是独立于物质之外存在的一种无以言表的哲学概念,他也是形而上学的创立者,他的数本原论充满神秘主义,他认为精神比现象更加真实,也就是“眼见为虚,思想为实”的理念。认为现实世界是更加真实的数的表象,也就是数的幻象。也可以说数比形更高级,形是数的表现。他也发现了勾股定理,虽然很早之前古埃及人丈量土地时也发现了这种现象,但他们没有从几何的角度系统的认识到这个定理。毕达哥拉斯也由此受到打击,因为他的学生由勾股定理发现了无理数现象,无限的小数破坏了毕达哥拉斯的数的变化生成万物的理论。这本是一种进步,然而他的学生却被他处死了。
还有四大学派之三的艾菲斯学派赫拉克利特提出的火本原说。他的“逻各斯”即用来代表万物的规律,或者说是火的变化规律和尺度。
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火,说宇宙是永恒的活火,他的基本出发点是:这个有秩序的宇宙既不是神也不是人所创造的。宇宙本身是它自己的创造者,宇宙的秩序都是由它自身的逻各斯所规定的。这是赫拉克利特学说的本质,它是米利都学派的朴素唯物论思想的继承和深入的发展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人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河里的水是不断流动的,你这次踏进河,水流走了,你下次踏进河时,又流来的是新水。河水川流不息,所以你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显然,这句名言是有其特定意义的,并不是指这条河与那条河之间的区别。赫拉克利特主张“万物皆动”,“万物皆流”,这使他成为当时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流动派”的卓越代表。赫拉克利特的这一名言,说明了客观事物是永恒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着的这样一个真理。恩格斯曾评价说:“这个原始的、朴素的但实质上正确的世界观是古希腊哲学的世界观,而且是由赫拉克利特第一次明白地表述出来的:一切都存在,同对又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产生和消失。”赫拉克利特还认为,事物都是相互转化的。冷变热,热变冷,湿变干,干变湿。他还明确断言:“我们走下而又没有走下同一条河流。我们存在而又不存在。”总结地说他是朴素唯物辩证思想的奠基者,对后世影响很深。
最后还有埃利亚学派的思想理论。一般认为,爱利亚学派有四位代表人物。克塞诺芬尼是他们的先驱,巴门尼德是爱利亚学派的奠基人和领袖,芝诺和麦里棱则起着捍卫、修正和发展巴门尼德的理论的作用。该学派前后延续了1个世纪,在西方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克塞诺芬尼提出“神”是不动的“一”,巴门尼德则由此概括出“存在”是不动的“一”,认为具体的事物是虚伪的,唯有抽象的“存在”才是真实的。芝诺提出一系列论证来维护巴门尼德的观点。麦里梭修正和发展巴门尼德的某些观点,认为“存在”是无限的和不能创造的。巴门尼德的思想同样带着形而上学的、唯心的因素,当然这些词在当时还是不存在的,他的继承者芝诺提出著名的四大驳论反对毕达哥拉斯学派和爱菲斯的一与多,静与动,反与正这样的辩证对立的说法,从我的观点来说,埃利亚学派的思想是一种更加彻底的求本原论,他考虑的本原问题的立场更远,更广,忽略现实的现象,从抽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