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原上的山东人
“一雨即冬”,简简单单的四个字,深入全面的概括了贵州深秋季节的鬼天气。阴雨连绵了半个月余,气温虽然没有大幅度的下降,但骤然的阴冷令刺骨的寒气从脚一直蔓延到膝盖,一整天只能在瑟瑟的颤栗中度过。中秋至今的
“一雨即冬”,简简单单的四个字,深入全面的概括了贵州深秋季节的鬼天气。阴雨连绵了半个月余,气温虽然没有大幅度的下降,但骤然的阴冷令刺骨的寒气从脚一直蔓延到膝盖,一整天只能在瑟瑟的颤栗中度过。中秋至今的二十几天里仅有的两个太阳天,让我充分领略了高原暖阳的金贵。现在,我越来越觉得先人对地域城市的命名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智慧,同时赋予了深邃亢长的内涵,想必“贵阳”就是人类体验与智慧的结晶体。
来贵州是为了开创一片天地,在大山的深坳里建造起百万吨的煤矿。一群视艰难如等闲的山东人,已激情澎湃的奋战了八个多月。打井、建楼、修路、架桥,机器隆隆,人头攒动,沉寂的大山再也不可能昏昏欲睡了,吞噬了几亿年的滚滚黑金即将奉献给人们,或许心里有太多的不情愿。劈山整地,河流改道,激流勇进,势不可挡,孰不知昔日的神女能否也像感叹当年“出平湖的高峡”那样,来感叹一翻这移山改河、巍巍磅礴的雄壮之举呢?
山东人在贵州,缺少的是北京人在纽约环境上的优越性。这里地处高原山区,地理位置偏远,经济较沿海城市落后几十年,这里的孩子很小就要下地劳作,八九岁的学生娃都能背的起高于他们身高甚至一倍的猪草。值得庆幸的是高原人已经领会了国家的政策,深知了教育的重要性,三间空心砖房就被命名为一所学校,没有院落,不分年级,摇摇欲坠的半个篮球架上倒挂着废弃的绞车闸把,看来是在行驶电铃的功效。在坡底的泥墙上随处都能看到“上完初中再去打工”“父母辛苦九年,孩子幸福一生”的斑驳字迹,看到这些标语,我们这帮山东人却被雷得无语以对。
与城镇的联系只有每天一班的公交车,这是大山与外界唯一的交通纽带,每天“朝辞深山彩云间,九曲羊肠一日还”,山路崎岖泥泞,时常见到这大山中的“唯一”被搁浅在某个弯道的深坑里。
伙食,只能入乡随俗,烧洋芋(土豆)、臭豆腐是这里人的最爱,无论乡村还是县城走到哪里好像都笼罩在臭豆腐的浓浓“香”味之中,给人一中作呕的感觉。今夏,安顺山体滑坡的时候,这里也连降暴雨,山路被洪水侵噬,“四区山地”也无能为力,弹尽粮绝之后,幸亏满山的土豆解了燃眉之急,于是土豆丝、土豆片、土豆条、炸土豆、烧土豆、蒸土豆,统统品尝了N遍。解围之后,我对天立誓:“坚决弘扬国民经济,和肯德基永远说拜拜”。
“扎根高原,吃苦耐劳”,这些早年间耳熟能详的空话,似乎在当前的生活中都应验了,来到高原的山东人都不约而同的有一个共同的感受,这感受不是高原气短的心跳加速,也不是烈日当头的紫外线强吻,而是在长期的生活中“省鞋费袜子”成了一个普遍的现象,这里阴雨连绵三百天,雨水和泥泞是最亲密的战斗伙伴,衣服不要多备,一身足以,回家或出差时长长脸面。工作服,长筒靴,焦壳帽是我们最常规的装扮,再配搭上交织的黄泥巴,就成了名副其实的“黄军”了。
“日子虽苦但很充实,菜虽不多但很可口”这是我们的CEO对生活现状的形象总结。要成事,就不能怕吃苦;要成功,就不能惧艰难,相信山东人一定能做的到。若干年后,当我们这群来自孔孟之乡的齐鲁儿女告别贵州的时候,能够自豪的说一句:“我们不怕苦、我们能吃苦、我们吃苦值。”一切足矣!足矣!!!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变靓装传奇发布网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