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饭桌上识人

也说饭桌上识人

蕙损兰摧杂文2025-10-04 03:10:12
看一篇文章《饭桌上识人》,说有的领导,慧眼识人,是从饭桌上观察出来。这真是中国特色考察人的一种方法,幸乎?不幸乎?中国素有“民以食为天”的古训,确实切合实际。小时候,尽管家长一再教导要有吃相,可那时老
看一篇文章《饭桌上识人》,说有的领导,慧眼识人,是从饭桌上观察出来。这真是中国特色考察人的一种方法,幸乎?不幸乎?
中国素有“民以食为天”的古训,确实切合实际。小时候,尽管家长一再教导要有吃相,可那时老是吃不饱,有一点好吃的,眼里冒出蓝光来,喉咙里会伸出小手来,为此,少不了老爸会用筷子敲头。前几天翻出儿时照片,第一个印象,就是旧社会过来的人,面黄肌瘦。不要饭桌上识人,一看就是“饿鬼投胎”。
上学了去乡下锻炼,一星期吃一次肉,有个同学一上桌就将一碗豆角炒肉倒一半自己碗里,其他同学义愤填膺,恨不得把这个同学宰了炒肉吃!你说饭桌上识人,这个同学现在是儿科专家,文质彬彬的。你请他吃饭,他会说,不要吃多了肉,会“三高”的!
参加工作随领导下乡,不知道吃饭不单是吃饭的道理,上桌就顾自己吃,别人敬酒我们领导,我也帮着起哄,不知替领导挡酒,领导叹息一声:你这个人啊!估计这位领导饭桌上识人,当时就有一个评估,不堪造就!这位领导后官至副地。观人无数。喝酒池量,少不了许多为他挡酒的,为他赴汤蹈火的。可前不久,他年龄到了退下来了,找我去谈了好几个小时,还是怀念在一起时光的人和事。
改革开放不久,江西在深圳开了一个大型招商会,有幸参加。中午在一五星级酒店吃自助餐。第一次见识到“酒池肉林”,江西老表也大显神威,吃了一个天昏地暗。我们办事处一位女的拿了一个大盘子,看到这个好吃那个好吃,一直拿,最后吃不完就放包里带回来;我们很拘谨,吃了很少的东西就不再吃了,现在看来浪费了一顿免费午餐的机会,也很可惜。那时谁会饭桌上识人?吃得赢的为老大!
不过也真有饭桌上识人的事。一同事,大学文科高材生,在机关笔杆子了得。上级部门看重,借调,任领导秘书,前途远大。几个月后,回来了,问因,不得真相。小道消息,随领导下乡,喝酒,为领导不惜命,现场直播,领导摇头。我辈愚钝,百思不解,不会挡酒不堪造就,会挡酒也不堪造就,如何是好?
有人说斯文不在饮食上,也有人说吃品就是人品,都有道理,也有偏颇。还是要具体分析,不能绝对。说到这里,我想到朱元璋和汤将军余将军的故事,说朱元璋称帝后,儿时两个放牛娃找来,一个说你还记得小时候偷人豆子芋头煮汤喝的事吗?朱怒,驱赶其下;另一人机灵,说那时大战窦将军余将军,活捉唐将军的事吗?朱大喜,重赏之!这就是朱的识人法,和现时一些人的饭桌识人法很相似。看起来很高明,实质上很荒唐。
吃饭是人之欲,饿了就要吃;吃饭是人之情,不饿也要吃。有人吃相好,是不担心下顿没得吃;有人吃相不好,是饥肠辘辘所致。有人吃饭不是吃饭,是吃政治;有人吃饭是吃饭,是果腹。有人吃饭看人吃,是施舍;有人吃饭看人吃,是感恩。
中国人啊,还是要将吃饭当成吃饭,不要当成其他就太平了。想到吃一顿饭,被人盯着,被人品头品足还品嘴,那还吃得下吗?更要被朱元璋们品出个好歹来,饭都没得吃了,你就冤哉了。
说到最后,你老是在饭桌上评论别人,别人会不会也会评论你呢?你在朝不保夕的时光,吃相一定不会好;你在功就名成之时,吃饭肯定讲究。
在中国,吃饭不易啊!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