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情不情”与少年情怀

宝玉“情不情”与少年情怀

楚宫杂文2025-10-09 10:17:57
1最早知道“情不情”这个词,是源于《红楼梦》末回《警幻情榜》中的一句话“黛玉情情,宝玉情不情”。原以为“情不情”的意思是指宝玉在对待和黛玉的感情问题上不专一,总在有情与无情之间矛盾徘徊。后读了几篇关于
1
最早知道“情不情”这个词,是源于《红楼梦》末回《警幻情榜》中的一句话“黛玉情情,宝玉情不情”。原以为“情不情”的意思是指宝玉在对待和黛玉的感情问题上不专一,总在有情与无情之间矛盾徘徊。后读了几篇关于宝玉“情不情”的评论文章,才知道自己对“情不情”的理解过于表面化和片面化了。
关于“情不情”的含义有这样的说法:“情不情”是脂砚斋对宝玉的考语(也就是对宝玉的思想及性格的鉴定),第一个“情”字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是“动感情”的意思,第二个“情”才是名词,是“感情”的意思。“情不情”三个字的意思总起来就是“对一些无情的人和物产生感情”。当然这是相对于林黛玉的考语“情情”而说的。宝玉其实既“情情”又“情不情”,对有情之人产生感情,对无情之人也产生感情。不仅如此,他还对世间无情之物也产生感情。所以宝玉的情是一种仁爱、一种博爱。由人及物,他爱世间所有能让他心灵得到美好享受的人和物。他“情”的内容很繁杂,但也是很自然的,没有丝毫功利目的的可以超越世俗的“情”。

2
撇开宝玉爱情、友情、亲情中“情情”的方面,单看宝玉对无情之人和无情之物的“情不情”的方面,就可以看出宝玉少年天性中纯真无邪和善良的一面。宝玉身在富贵之家,从小衣食无忧,过着钟鸣鼎食的生活。用现在很流行的一个词来说,宝玉就是一个典型的“富二代”。可是,在他身上我们看不到丝毫纨绔子弟的影子。他既不横行霸道、骄纵恣肆,又不沽名钓誉、装腔作势。他只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虽然处在污浊气日盛的大观园,却因为自己内心的善良,没有被污浊气感染。他是泥作的凡胎,却有着水作骨肉的温柔和善良。他是众人眼里的“富贵闲人”,却也是怡红院里众姐妹眼里的“无事忙”。整个贾府的男丁,唯他讨厌经书儒理,唯他讨厌入仕为官,唯他整日在脂粉堆里存活。因其讨厌经书儒理,所以他不被“三纲五常”束缚,可以在众人面前肆无忌惮地展现他少年纯真的天性。婆子们说他“没有主子的范儿”,袭人说他“跟姊妹们闹玩应该有个分寸礼节”,这些话足以说明宝玉的率真和特立独行。因其讨厌入仕为官,所以不被案牍劳形,不为事务劳神。自由自在,率性而为,爱恨纯属心中偶念。因无聊闲可居,因有情忙乱求。又因其扎堆于脂粉中,沾染了脂粉气,所以在言谈举止中就有了女性的性格和内涵。他感性,好多愁善感。刚性不足,柔性过重。他爱一切美的人和物,也忧一切美的人和物。因爱而忧继而怕,因为他知道美的东西如昙花,稍纵即逝。但少年的天性使然,使他在“情不情”之中身不由己。一切纯属自然,就如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一般。

3
大观园里优越的条件,使得宝玉不知愁为何物。他与众姊妹众丫鬟们心心相惜,恨不得将一颗心儿捧出来给他们瞧。对他投之于桃的,他自然报之于李;对他不投木瓜的,他照样是投之于琼琚。宝玉情于“不情之人”,这使得很多读者都觉得匪夷所思。婆子们说他“他自己烫了手,倒问人疼不疼”,“大雨淋的水鸡似的,反要别人去避雨”,关心别人胜过关心自己,这实际上就是宝玉的人道主义情怀的体现。事实上,我们往往以德报德,却很少以德报怨。因为我们看见的总是蝇营狗苟追名逐利,听到的总是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想到的总是蝇头小利蜗角虚名。我们怕自己的付出得不到回报,怕自己的努力结不出硕果。瞻前又顾后,我们举步不前,耽于自己的名自己的利,忘了我们还有一颗少年时期善良而纯真的本心。
其实,我们的少年时代也曾有过情于“不情之人”的经历。那就是不管别人对自己怎么样,自己都会怀着一颗善良的宽厚的心对待他。少年时期的我们,喜欢让别人和自己一起分享快乐。凡是自己喜爱的东西,都愿意拿来给自己身边的人。不管这些人喜不喜欢自己,不管别人喜不喜欢接受自己的东西,都愿意本着自己的一份真心,让他们分享自己的喜欢和快乐。这些人中会有歧视和鄙视自己的成年人,也会有事事计较小肚鸡肠的同龄人。但只要他们是自己身边的人,我们都会心甘情愿地为他们“服务”。当然,这种“服务”是没有功利目的的,是自愿的行为。因为心地善良,所以愿意以自己独有的思维独有的方式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这样的事情在自己看来是值得的。给予别人爱的过程,本身就是对自己人格的肯定和尊重。至于结果,能不能得到“桃”或“琼琚”已经不重要了。年轻的我们,只知道付出,这使得我们在纯真的外表下多多少少隐藏了一些幼稚的种子。这些种子一经发芽,就会变成对我们无尽的伤害了。好在我们少年的时光很短暂,所受的伤害比起给予别人爱的喜悦轻得就如羽毛一般了。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少年时期的无私无畏,使得年轻的我们心怀善念,保持着一颗高洁的童心。这颗童心是我们在长大以后是很难拥有的。宝玉年少时心怀坦荡,心存善念,只想付出不管收获,这与他高洁的童心分不开的。拥有了这颗童心,他心甘情愿地为他认为值得尊重和值得热爱的女子“服务”,而且“服务”的是无怨无悔、无私无畏!

4
与他的情于“不情之人”相比,他的情于“不情之物”更容易被人理解,也更容易令人接受。大观园里的婆子们这样说他:“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河里看见了鱼,就和鱼说话;见了星星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哝……”,宝玉成了他们眼中中看不中用的“呆二爷”。其实仔细想一想,我们年少时何尝没有和燕子和鱼说话的经历呢!退一步,既算是没有说话的经历,也应该有想同燕子鱼儿说话的冲动吧?宝玉同燕子、鱼儿说话,是把这些“不情之物”当做了“有情之物”。在他的思想意识里,万事万物皆有情。人们之所以认为花草树木、虫鱼禽鸟、日月山水为“不情之物”,是因为人不懂它们的语言,在交流上无法与它们沟通,人付之于它们以“情”就等于石沉大海,很难见到收获。而宝玉是一个“总想逸出功利主义的理想主义者”,他的精神生活是诗意的栖居。他将燕子鱼儿等“不情之物”看作“有情之物”,同他们对话交流,欢喜着它们的欢喜,自由着它们的自由,忧愁着它们的忧愁。他要花儿永开不谢,要盛宴永聚不散,欢乐永存不歇。这样非功利性的理想主义的诗意态度,也就只有宝玉这个“情不情”的顽石才拥有。世人无法做到这样的诗意,无法做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