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解读老子(11)

老子解读老子(11)

夸诩杂文2025-07-08 02:59:24
原文: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解读:车轮上的所有的车辐都是共同以毂为中心转动的,正是因为有了毂这个空虚
原文: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
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解读:车轮上的所有的车辐都是共同以毂为中心转动的,正是因为有了毂这个空虚的部分,所以车轮才能够转动,车子才有了运载的功能。
揉捏泥土为容器的时候,容器中空心的地方才是我们真正要用的地方,正是应为容器中的空间,容器才有了存放东西的功能。
开凿门窗,建造房子,就会有了空间,这个空间就是让人居住的,所以这些车子,容器,房子的有型实体是有利于人类的,但这些东西中的虚空的地方才是用来真正发生作用的。
在这里,老子到底想阐述什么呢?我认为,老子是想阐述“有”和“无”的辩证统一的关系,车子,容器和房屋的实体都是“有”,毂和容器的空间、房子的空间都是“无”,它们是对立的,但是又离不开对方,因为它们离开任何一方都会失去作用,失去意义,所以,“有”和“无”既是矛盾的,但它们又是统一的。
这里种辩证关系,老子其实已经讲得非常清楚了,无需我来赘述,我只想强调一点,那就是即使是我们懂了这个道理,可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是往往会很容易忽略掉这个道理。
拿画画来说,中国画最重视意境的表现,常常会留出很多的空白,以白当黑,表达出一种空间效果。而很多画家总是喜欢画得满满的,到处都是东西,反而没有了意境。
所以,一个好的画家除了有娴熟的技巧之外,更要有非常深厚的学养,否则,他只知道画东西,而不知道画的东西不是重要的,而是东西之外的空间才是最重要的,那空间是可居,可游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之所以往往容易忽略掉那些看似没有用的东西,也即是“有用”东西的对立面,是因为我们往往容易站在某一个角度,或者是于自己有利的角度思考问题。
比如当今社会,不管是哪种性质的社会,也不管是哪一个国家,往往都会有一种崇尚精英的思想,于是,社会出现各种等级尊卑,我小时候也有过等级观念,总是觉得科学家最伟大,最高贵。可是直到有一天,在我发明了个小玩意之后,自己却无法生产时,才知道工人的伟大。
所以,人不应该有等级之别,只有分工不同,只有好坏之别,我想,每个人只要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都是伟大的。
在这点上,做得最好的莫过于毛主席,在他老人家的时代,虽然强调的是阶级斗争,可是,这个阶级是用来分别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说白了,也就是区分好人与坏人的。可是在无产阶级内部是相当平等的。我记得中央电视台“六+一”节目的主持人李咏就曾经说过他小时候的梦想就是想成为掏粪工。
由此可见毛泽东是多么伟大,他让人们有了平等的信仰,有了集体的意思,有了奉献的精神,这类同于西方上帝的指引,然而,西方的上帝没有做到,可是,毛泽东做到了,而且做得要比上帝具体得多得多。
如果我们看到社会的进步,就完全归功于所谓的“精英”,而忘掉普通劳苦大众,就好比用车的时候忽略毂的存在;用瓶子的时候而忽略瓶子的空间;住房子的时候,而忽略了墙壁一样。让我们都平等相待吧!因为历史是我们共同创造的。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