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学习的几点体会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体现时代要求。从多方面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通过参加我校以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体现时代要求。从多方面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通过参加我校以课改为内容的业务学习,使我们每位教师深知,课改势在必行。这就使我们将面临新的教学理念和策略的挑战,在思考应对这些新事物的过程中,必须提高自己对教育的理解,丰富本学科知识,并能够超越课堂的局限去思考问题,从而促进自己专业上的进步。要想与时俱进,投入教学改革中,我认定为必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要转变观念。以往的教学模式以不适应现代教育的改革,新课程的改革就是要改变学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法,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有个性地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样才能适应现代化教育的要求和未来社会的需要。主要改变传统的学习行为,从知识观、学习观等方面进行改变,教师不再是已有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应注重教学的个性化,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倡导学习方式的自主性、合作性。
二、提高自身素质。课程改革不仅需要我们观念的改变,还要求知识和能力的提高。这就要求我们要主动的学习,不断丰富和完善自我,必须具备新课程理念、教学模式和评价方法的运用能力,具备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操作技能,在课程的具体实施中,就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多元化、多层化,使之学科交叉、对比与学科渗透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教师能从科学的系统的高度来驾驭教学内容,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知识水平的提高。
三、转变评价方法。为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应支持过程性评价原则,不仅评价学习结果,对学生的参与态度、付出的努力、对问题的钻研精神教师都应给予激励性的评价,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体会到乐趣,获得不断进步的成*体验,以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课程改革对每一位教师都是一次新的尝试,要符合教改的要求,就必须自我学习,自我提高,参与教学改革的实践,才能适应当前课程改革的需要。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变靓装传奇发布网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人民群众的需求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下一篇:先事后得,无所不得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