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与皇帝

文人与皇帝

黥窜杂文2026-02-12 19:02:15
从秦始皇嬴政统一中国到清朝最后一个皇帝宣统帝溥仪宣告退位,中国历史上一共上演了308位皇帝登基与谢幕的悲喜剧。而在这308位皇帝中,为至今的你所熟知的又有多少呢?再看看历代文人,名垂千古的,有如浩瀚的
从秦始皇嬴政统一中国到清朝最后一个皇帝宣统帝溥仪宣告退位,中国历史上一共上演了308位皇帝登基与谢幕的悲喜剧。而在这308位皇帝中,为至今的你所熟知的又有多少呢?再看看历代文人,名垂千古的,有如浩瀚的星河,多得数都数不清。套用李国文老先生的一句话:“对中国文人来说,功名,财富,声望,褒誉,只是暂时的,只有闪烁着你的睿智,活跃着你的思想,当然也流露着你的才华的作品,才是永久的。这也是软弱的中国文人,最终能够在精神上战胜强大的秦始皇、汉武帝、朱元璋、康雍乾这些帝王的原因。”同为世界历史上的四大古文化,古埃及文化、古印度文化、古巴比伦文化早已经被战火或者是各种各样的历史原因摧残的体无完肤,唯有古中国文化这薪火相传的一支完好的保存了下来,而且还有了很好的继承与发展,这都得感谢我们历代文人。政治军事只是一种手段,文化才是中国根基之所在。中国文人与生俱来有一条脐带,一条连在中国文化这个大的胎盘上的脐带,他们都以维护数千年的中国文化为己任,决不让这一线香火断在自己手中。
现代社会这些古代大家名流的名字仍然口口相传,但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他们的日子并不好过。秦始皇焚书坑儒,康雍乾大兴“文字狱”,小人的嫉妒,同行的排挤,让他们的生活举步维艰。帝王手握生杀大权,为了自己的统治,不得不让一些和其唱反调的文人从这个世界上消失,眼不见而心不烦。而有骨气的文人却以说真话,还原历史的真实性为己任。他们孰优?孰劣?孰赢?孰输?此种真理,只可成自家之言,不足为外人道也。
汉武帝刘彻在其统治期间,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制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深刻影响到中国文化后来的文化价值观,出兵抗击匈奴,巩固西汉文化,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加强汉朝与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不可不谓是一代明主。但却对为李陵求情的司马迁残忍的处以极刑,毫不留情面。处在牢狱中的司马迁总算是明白了这一个道理:“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自认为自己很有才华,满腹经纶,皇帝就不得不重视你。其实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你肚子里的那点墨水对他来说真的不值一提。但是司马迁在身体遭受那么大的摧残之后,仍矢志不渝的写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那个时候的蔡伦还有100多年才能出生,当时是用书简来记事的,我不敢想象他在汉朝小小的班房内是如何的翻阅着秦始皇没有“炬”完的书简,如何孜孜不倦地用小楷写下这部无韵之《离骚》,这一部泣血的历史篇章。中国文人之软弱,在帝王面前卑躬屈膝,任杀任剐,中国文人之坚强,《史记》光芒照万丈,我想,之后的历史是已经给了司马迁一个说法的。
苏轼的仕途也是异常坎坷,官场倾轧,弄得他狼狈不堪,乌台诗案,莫须有的罪名,弄得他心如死灰。几次贬谪,最后在湖北黄州任上写下《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这几篇文章真是把赤壁给写绝了写透了,就像唐人崔颢写《黄鹤楼》,就是李白来了也不敢造次。什么叫做大师?苏轼就是真正的大师。你写的东西必须是空前而绝后的,诗作的艺术价值必须是千秋万代的。当时贬谪他的宋神宗,我不说又有几个人了解呢?而苏子的作品却永久的传了下来,诗人的灵魂是不灭的。
文人与皇帝的斗法,是弱者与强者的比拼,轻则贬谪流放,重则身首异处株连九族,但是中国文人却以其不屈的精神在艰苦的条件下保持了那一份对文学的纯真热爱,这就是让我如此尊重他们的原因。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