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走出翻案风的怪圈

如何才能走出翻案风的怪圈

钻核杂文2025-08-09 00:22:03
元明长篇小说,屈指可数的几部,有一个叫潘金莲的女人竟出现在两本书里,不能不说是奇迹。在《水浒传》中,她只是个小配角,在《金瓶梅》中,她上升为无可争辨的女主角,大有流恶千古、遗臭万年之势。据说因秦桧名声
元明长篇小说,屈指可数的几部,有一个叫潘金莲的女人竟出现在两本书里,不能不说是奇迹。在《水浒传》中,她只是个小配角,在《金瓶梅》中,她上升为无可争辨的女主角,大有流恶千古、遗臭万年之势。据说因秦桧名声太臭,宋以后再没有叫“秦桧”这个名字,宋以后,似乎也没有叫“潘金莲”的了。
好像上初中,有位同学从书报上见到有人为潘金莲鸣冤,课间讨论了一阵子,虽意见不一,都觉得潘怪可怜的。慢慢地,潘金莲的形象来了个大颠覆。君不见,前些年拍电视剧《水浒传》时,大张旗鼓选饰演潘金莲的演员,搜遍大江南北,寻遍海峡两岸,终于在台湾找到一位高个儿窈窕美人儿,“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已让人神魂颠倒,导演还让她光着身子,背对观众一次次洗澡,越发迷倒天下苍生。
拍电视时给潘金莲以特别关注,表面看是给潘金莲平反,究其实呢,给潘金莲翻案不过是个幌子,她与西门庆的奸情吸引大众的注意力才是根源,故而选最漂亮的演员饰演她,给饰她的演员设计最好的衣服,化最美的妆,安排尽可能多的戏。剧中的潘金莲每日里衣着光鲜,描眉画鬓,让人怀疑宋代的炊饼是不是利润特别高,要不武大郎怎么能把老婆打扮得如此花枝招展,又毫无理由地让她一次次裸背洗澡,道理更不言而喻。
潘金莲一生大部分时候如一枚棋子,命运由别人摆布。但是大家为潘金莲翻案时,不要忘了一个人,就是被她用毒药毒死的武大郎,潘金莲是个人,她要追求爱情,但是武大郎也是人,他也应该有最起码的生存权。潘金莲的悲剧是张大户、西门庆等人造成的,再深一点是封建等级制度造成的,与武大郎并无关系,难道就因为他老婆要追求爱情(是不是爱情很难说),他就该被老婆用毒药毒死?
武大郎活得不容易,老天不公,让他长得又矮又丑,父母早亡,惟有幼弟,可以想见在谋生过程中受了多少艰辛,多少嘲笑与欺凌。后来总算苦尽甘来,弟弟在县衙当上了都头,没有人敢再来欺负他,他可以像个人一样光光彩彩地活着了,谁知没过上几天好日子,就被老婆毒死。漂亮老婆给武大郎带来的不是“艳福”而是“艳祸”,如果武大郎能够自己做出选择的话,他可能更愿意娶个一般的女子为妻,相濡以沫,虽苦犹甜,总比守着个离心离德的漂亮老婆,受人嫉妒,受人嘲笑,受人算计要好得多。
这几年翻案风盛行,应该说是好事。我国历来就有美化祖宗和崇拜权威的传统,我们习惯于把许多本是血肉之躯吃五谷杂粮长大的人物抬进庙堂,涂上脂粉,于是他们就变成金光闪闪的神人模样,谁胆敢触犯他们,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另一些不合乎统治者胃口的人物则被抹上黑灰,描画为跳踉小丑。现在,我们终于可以拨开历史的阴霾,为一些蒙冤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人物平反。同时,我们也把一些神像从供桌上拉下来,刮去他们脸上的金粉,恢复他们的本来面貌。
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个“度”,超出这个“度”,好事就不一定是好事。为古人翻案也是如此,这个人用不用翻案?是不是非得翻个底儿朝天?就是我们翻案时应该考虑的问题。比如海瑞,这几年常被一些人抨击为封建卫道士,他确实太古板太执拗,但他做地方官时,一方百姓受惠,不比那些鱼肉百姓的贪官污吏强上百倍?再如秦始皇,其举措虽对后世影响深远,但在位时置百姓死活于不顾,试站在秦朝百姓的立场上想想,他们是愿意处在一位对后世没有影响的明君统治下呢,还是愿意处在一位对后世有巨大影响的暴君统治下?若影响大就可以成为肯定的理由,那希特勒这样的恶人岂无影响?还有一人柳下惠,因为曾“坐怀不乱”,现在几乎成为贬义词,难道只那些“坐怀”就“乱”的才是正常人?遇人冻饿将死,难道不是先考虑救人,而是先考虑“乱”不“乱”才算正常?
总觉得这几年的翻案风有些过头。在一些人那里,古代的忠臣良将,全都迂腐固执;古代的仁人君子,全都虚假伪善;古代的毛贼草寇,全是反抗的英雄;旧时的地痞流氓,全成崇拜的偶像。这样颠倒乾坤、混淆黑白的翻案于古人不公,于今人无益,这样的翻案有什么用?文革时期我们不是对一些历史人物来了个大翻案,事实证明那时的翻案有许多就是翻过了头的。翻案固无明确的标准,但是可以看出发点如何,若出发点就不正确,焉有正确的翻案?
以前的翻案主要是受政治因素的影响,这几年的翻案,又受经济利益的影响,网络的发展,更给人们自由发表言论提供了方便。随着社会的开明和技术的进步,我们了解到许多新资料,这些新资料给我们揭示的东西,常常与以往所见不同,于是我们就觉得过去的事情一件也不可靠,过去的评价一个也不准确,非要把过去的好人全说成坏人,坏人全说成好人,平了旧冤,又添新冤,推倒旧神,又塑新神,陷入翻案怪圈。于是翻来翻去,越翻越无所适从。
乱翻案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在这个物价横流的时代里,我们原有的道德体系被冲垮,善恶是非,失去固有的标准,也就是我们心中那杆秤,失去了定盘的星。
古人已死,功过是非于他们已无足轻重,我们的翻案是为借古喻今,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历史的本来面目如同圆周率的数值,永远也精确不到尽头,但是我们可以尽可能接近它们。我们给古人翻案时,一定要看看,那些我们刮去金粉的人物,有没有又给他们抹上污泥?那些我们抹去污泥的人物,有没有又给他们涂上金粉?不然,我们就永远也走不出翻案的怪圈。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