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母恩
前些天,信手翻开《家庭》杂志2007年第4期下半月版,看到一个感人的母育儿、儿反哺的故事,读罢令人感动至深,使我几次泪飞顿作倾盆雨。这篇题目为《弃学回家,博士生泣血守护绝症慈母》的文章,记叙着一个真实
前些天,信手翻开《家庭》杂志2007年第4期下半月版,看到一个感人的母育儿、儿反哺的故事,读罢令人感动至深,使我几次泪飞顿作倾盆雨。这篇题目为《弃学回家,博士生泣血守护绝症慈母》的文章,记叙着一个真实的故事。2007年春节前夕,上海复旦大学博士李鑫为了救治绝症母亲,放弃学业千里迢迢赶回家乡,想用生命深情回报一生辛苦操劳的母亲。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有些人对李鑫的行为表示支持和赞赏,认为他尽到了为人子的责任和义务,虽然,能够考上博士不容易,学业对他今后的人生至关重要,但母亲只有一个,母亲的生命只有一次。但也有些人对此提出质疑,说他不该放弃学业,国家培养一个博士不容易,何况他的母亲也不愿意看到他为了照顾自己而放弃学业,“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病痛中的母亲,依然是那么一片拳拳爱子之心。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母亲把她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奉献给了家庭和子女,期昐的是家庭进步,儿女能出人头地。但是,反过来,为人子女,难道就不能为了母亲,放弃一些,牺牲一些吗?我相信,很多人会支持李鑫的行为的,因为即使不读博士,他仍然可以找到工作,仍然可以尽力回报国家和社会。如果为了读书而置病中母亲于不理不顾任其老去,等到以后他学成业就,却是子欲孝时亲不在,后悔都来不及了。
李鑫是个贫穷山村走出来的孩子,他深深知道母亲为了支持他读书,二十多年来付出了很多很多,所以他有了反哺的壮举,因为母恩难忘。回过头来,想想我们这些生活在安逸环境中的人们,有什么理由不孝敬自己的父母,不回报生养我们的母亲?为什么千千万万的母亲为了子女的成长含辛茹苦,默默无闻,在人们心目中是那么顺理成章,而一个儿子对母亲尽了自己应尽的赡养义务,却引起社会如此关注。母亲养育子女是天性,而子女赡养、照顾年老母亲,使其颐养天年也应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如果大家都侍亲唯孝,关心、爱护、照顾母亲,使之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那么,李鑫弃学救母便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不应该引起社会如此强烈的争论。可见,子女与父母之间的责任和义务,往往不是对等的。母爱是伟大的、是无私的、是宽容的、是博远的,而子女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是否也能同样深沉和厚重呢?
很多人都希望自己出身于安逸富贵之家,希望能有父母的荫护赢在人生的起跑线上。而我们的父母,也同样希望自己的儿女从小聪明、活泼、健康,长大后能够事业成功,家庭美满,生活幸福。但父母是不能选择的,古语说得好:子不嫌母丑。出身名门世家,当然值得庆幸;而生于寒微之家,我们也不应该埋怨。母亲赐予我们宝贵的生命,而创造生命的辉煌要靠我们自己。也许,母亲是浅薄的,她没读过几年书,没有什么文化;也许,母亲身无长物,她为生计终日操劳,勤俭持家,任劳任怨;也许,母亲唠叨唠叨,家常小事总是说个没完,让你有时觉得心烦气燥;也许,母亲对我们不理解,对新生事物难以适应,需要我们象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她“言传身教”;也许,母亲并不要求我们给予丰厚的物质,只要我们常回家看看,陪陪她唠唠嗑……总之,只要是正常人,母亲都是爱子女的。母亲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子女好的。
著名影视演员王志文,不惑之年仍然不愿结婚,因为他怕结婚后妻子与母亲关系不好,使他陷于两难境地。他提出“爱我,先爱我母亲”。姑且不论王志文的演艺人品如何,也不论他为了母亲拒绝结婚的观点是否正确,但从他对母亲的挚爱、敬爱,可见他是个孝顺的儿子。他的母亲真是个幸福的人,有子如斯,母复何求?
但愿,普天下的子女,面对自己生育的子女由然而生怜惜疼爱之情时,也能时时想到自己的生身之本--母亲,勿忘母恩,孝敬母亲,让所有的母亲,老有所靠,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这样,人类才能生生不息,世世相传。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变靓装传奇发布网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那晴朗时光呀
下一篇:如何做一个有气质的人?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