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亲情三道坎

人生亲情三道坎

麤弱杂文2025-09-12 15:11:33
亲情,是与身俱来的美丽情感。血脉的传承,注定了这种情感成为人世间的大爱。是人间最温暖质朴豁达的生命律动。它维系着家庭幸福和社会的和谐。亲情中又尤以父母、儿女和夫妻间最亲也最近,它是所有亲情中的情感核心
亲情,是与身俱来的美丽情感。血脉的传承,注定了这种情感成为人世间的大爱。是人间最温暖质朴豁达的生命律动。它维系着家庭幸福和社会的和谐。亲情中又尤以父母、儿女和夫妻间最亲也最近,它是所有亲情中的情感核心。
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无缺的。最亲最美的浓浓亲情,同样也会给人生带来应对无奈的情感纠结。这种精神上的磨砺处理好了,你会一生轻松浓情绵绵,处理不好,便会陷入深深地愧疚,留下一生都无法弥补的痛。所以,我说它是人生亲情中的三道坎。
先说说和父母。
天下什么最真?唯有父母对儿女的心最真。但是,大多数父母进入老年后,随着生理机能的变化,思想意识也开始发生了变化。原来豁达开朗的性格慢慢地僵硬了,以理服人的风尚不在了,“母鸡揽小鸡”的作为丢失了。总之,原先那个可敬可爱的慈祥父母不见了——尤其是多子女且又没文化素质的父母。他们开始变得小气,偏心,偏激,自私,固执,狭隘,多疑。如果生理机能再发生意外的不幸,他们还会变得懒惰,埋汰,邋遢,随性,怪僻。面对这样的父母,作儿女的该怎样去做?说白了,父母的生活已无法自理了,你该怎样去孝敬你的父母?这应当是人生中的又一道坎。这道坎比人生事业中的任何一道坎都难过,因为你无法绕行,更不能跳越。只有真真切切地面对。
那么,该怎样去做呢?其实很简单,就两个字:真心。
再怪僻的老人,只要你还他们对你的真心的一半,他们就感足矣。尽管,他们对你的行为已不善言说和表达了,但是,你总会从他们的只言片语中,领会到他们对你的赞赏和歉意。所以,再苦再累再委屈,只要有父母对你的赞赏和歉意,你就会感到无比的熨帖。除此以外,老人还能给你什么,你又想老人给你什么呢?
一个人的能力、机遇和经济条件是不一样的,但是,与生俱来的人性是一样的。既然人性一样,那么人人都会有一颗仁慈的心。用这颗仁慈的心去坦然面对这道坎,用不过分影响你一家人的生活保障的能力和条件,去面对你的老父老母,你就会做得很好。而且,你绝不会因为你的家务条件不及老人之需而遗憾。因为,你已付出了真心。“百年”之后,如佛的父母同样会以真心来护佑你的。
似乎有点“佛学”的味道,其实我不懂“佛学”,只记得世代相传着一句老话,叫“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我想,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人性因果”吧。
父母,只要生活还能自理,他们的行为都是在为儿女们作奉献。只有当他们的生活已无法自理了,才算得上是儿女在孝敬父母。这个道理,我们每个人都要明白,也必须明白。所以,对父母,哪怕你不孝顺,但你一定得孝敬。你不是在为父母劳力劳神,你是在为你自己,劳力劳神。

其次是养育儿女。
养育儿女,是一件很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里,其它的问题我不想多说,单就对儿女们的成长问题,说说做父母的当持怎样的态度和教育方法。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进入社会后,能出类拔萃,成为天之骄子。尤其是在一切都以学历说了算,凡事都讲有特长、形象美的今天,做父母的无一不在为儿女们今后的社会出路而忧虑、而倍受煎熬(这种苦难,只有做了父母的才有得体会,其他人是感受不到的)。父母在为儿女们的前程堪忧、劳累的同时,也在“残害”着自己的儿女,让孩子同样在一种忧虑和煎熬的境况下成长。这种现象,已成为一种很难扭转的社会时态。
在如此丑陋而畸形的时态下,父母对儿女的成长教育到底该持怎样的教育态度呢?我以为:学业时代当以生活上的关怀和精神上的抚慰为主。对于学业成就,应顺其自然。至于走出校门以后的事,你要相信你的儿女。随着生命年龄和社会年龄的增长,他们自会成就他们的一番事业。
天才不是后天造就的,放牛娃儿也能当上皇帝的。我想,做父母的一定要明白这个俗论。只有明白了,你才能以一个平常的心态,去面对儿女们的教育和成长。
顺其自然,不等于不管不教。做父母应该履行的职责,你必须得履行,而且还要履行好。
可是,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父母们都有一个共同郁闷的问题,那就是孩子只听老师的话,不听父母的话。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学校老师在传授知识时,采取的是寓教于乐或寓乐于教的教育方法(尤其是小学阶段),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循序渐进地增长知识。在教育孩子的德行方面,先是让孩子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丑,而后才是你该怎样去做才是最美的,哪样做又是不好的。
言而总之,老师教育孩子无论采取哪种方法,其基本原理,都是以先告诉孩子们是什么,而后才是为什么和怎么办。而父母教育孩子时,往往是把某个事物的结果先告知孩子,以事物的不良后果来恐吓孩子,强迫孩子听话。这说明,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往往采取的是与老师完全相反的教育方法。那么,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他喜欢那种教育方法呢?当然,教育孩子也不是几句话就能说得清楚的,它是多方面的系统工程,但其基本原理,我想是这样的。具体到父母教育孩子时,得根据孩子的性格、情绪、环境、氛围和事物特性等等,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地把握才对。
在教育孩子的具体问题上,做父母的必须明白一点:学业教育是老师的事,德行教育是父母的事。这两个看似井水不关河水的事情,实则不然。井水与河水,恰恰是不可分离的一种水,少了井水就少了河水,少了河水也就少了井水。这之间的关联,有点儿知识的人都会明白。所以,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能帮助孩子的学业进步和身心健康;良好的学业成绩,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理和聪明才智。两者之间是不可分离的成长整体,缺一不可。明白了这一点,你就知道你的角色所在了。你虽然不能像学校老师那样,系统地、循序善诱地引导孩子去认识和掌握科学知识,但你能以你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社会品行,去影响和引导你的孩子,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生活、如何工作、如何正确对待问题、如何聪明地解决问题。这些知识的传播,只有父母才能完成。
父母,也是孩子的老师,而且当是孩子的好老师。否则,就算孩子的学业无人能及,可他的身心健康状况、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等都很差,学业再好又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