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龙闹榕江万众迎奥运

百龙闹榕江万众迎奥运

突飞猛进散文2025-07-06 02:13:26
端午节这天下午3点钟,一阵粗犷豪放而又深沉的鼓乐声,像滚滚惊雷在榕江北岸揭阳市人民政府的大门前响起。这是一支来自陕北黄土高原的鼓乐队,二三十个年青英俊的小伙子身着红衣,手挥鼓槌,节奏分明快慢有序地擂响
端午节这天下午3点钟,一阵粗犷豪放而又深沉的鼓乐声,像滚滚惊雷在榕江北岸揭阳市人民政府的大门前响起。这是一支来自陕北黄土高原的鼓乐队,二三十个年青英俊的小伙子身着红衣,手挥鼓槌,节奏分明快慢有序地擂响了牛皮大鼓,充满了阳刚之气。紧接着,榕江南岸鞭炮齐呜,如晴天霹雳。鞭炮声鼓乐声宣告广东省揭阳市百龙榕江竟渡万众迎奥动活动正式开始了。辽阔的江面上洪波滚滚,连日来的暴雨使江水暴涨,江面显得更加开阔,是赛龙舟的好时机。隐蔽在远方江面的一百条龙舟由远而近,由小而大,如出水蛟龙,浩浩荡荡,向市政府前面的观礼台这边划过来了。两岸人头攒动,极目远眺。龙舟上旌旗猎猎,鼓声咚咚。起初徐徐而进,接着疾驶而来。随着距离越来越近,我清晰地看到每条龙舟都挂着编号牌,100条龙舟编成约20组,每组四五条五六条不等。这不是曹操80万大军下江南虚张声势,是实打实的一百条龙舟竟渡。这不是博取政声的形象工程,是弘扬民俗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为明年北京奥运造势的民心工程。当龙舟经过观礼台前的江面时,健儿们随着龙舟上有节奏的锣鼓声拼命地划桨,龙舟劈波斩浪前进,高昂的龙首随着划桨的节奏不停地点头,修长油黑像美髯公一样的龙须在水面上飘逸。龙舟两旁溅起了无数浪花,激起的波浪哗啦哗啦拍打着岸边的堤坝。健儿们在发力的同时发出了“嗨,嗨”的喊声。参加龙舟竟渡的健儿都是七乡八里精心挑选出来身强力壮的青壮年。一个多月来,他们头顶烈日进行紧张严格的赛前训练,一个个晒得黑不溜湫的,结实得像座铁塔。龙舟在观礼台前的速度几乎达到了极限。观礼台上的市领导频频向健儿们挥手致意。榕江两岸彩旗遮天蔽日,观者如堵,欢声雷动,不时发出了“加油,加油”的喊声。100条龙舟在市政府前的江面上来回穿梭。约半个多小时后,分组进行淘汰赛,剩下16条龙舟进入半决赛,最后筛选出4条速度最快的龙舟进入决赛。这是百龙竟渡中最精彩最扣人心弦的一幕。比赛的全程是一千米,分为四条航道。决赛一开始,四条龙舟就像4条蛟龙飞行在江面上。龙舟上密锣紧鼓,岸边成千上万人呐喊助威。健儿们使出了小孩吃奶的劲头划桨,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夺得屈原杯,为团队为集体争光。来自惠来县的小黄龙像钱塘江的恶龙一样凶猛,脱颖而出,迅速领先。其他三条龙舟你追我赶,互不相让,时而并驾齐驱,时而龙头参差。小黄龙一路领先,瞬间到达终点,夺得了此次竟赛的屈原杯冠军。我原以为揭阳市区各龙舟队每年端午节都在榕江竟渡,这次百龙竟渡就在他们家门口进行,占地利得人和,屈原杯非他们没属。出乎意料之外的是鹿竟死在远离榕江的惠来人之手。这说明天时地利人和并非体育竟赛胜负的决定因素,决定因素是军心士气和竟技水平。
我的家乡在粤东潮汕平原,韩江、榕江、练江三大水系贯穿整个平原,溪河纵横交错,适合划龙舟。潮汕地区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历史悠久,始于唐宋,盛于明清。龙舟制造讲究,工艺精湛,船身全部用上等杉木作材料,龙头用成块的樟木参照龙的图腾雕刻而成,栩栩如生。龙舟长约三四十米,宽近两米,两头尖中间大。每条龙舟分两排可坐50人,加上一人敲锣一人打鼓一人掌舵,总共53人。各地龙舟大小和造型略有差异。龙舟按颜色分为红龙、青龙、黄龙、蓝龙、乌龙、白龙等,红龙和青龙居多。每年农历4月初龙舟就下水。下水之前先要涂颜色,涂桐油,安装龙头龙尾,龙身用大楹柱和竹篾绞牢固,以免比赛时因用力过猛使龙舟折断。龙舟下水后要先到乡里前前后后的溪港划一次,叫做“洗港”,借助龙的威力把溪涧里的邪物驱赶到大海去,以求平安吉利。端午节这天下午赛完龙舟之后,即把龙舟抬上水,放进龙船巷里。凡是参加抬龙舟上岸的,每人可分到4个包子和几根龙须,包子给小孩吃平安,龙须缠在门上驱邪。我小时候听父辈讲,建国前各乡里的龙舟到榕江比赛,龙舟里要秘密藏放竹棍子和小石子,因为有的龙舟比赛输了不服气就要寻衅滋事打架斗殴。建国后因赛龙舟引起纠纷斗殴的现象彻底杜绝。这次揭阳市政府组织的百龙竟赛有来自一市四区四县九个代表队的100条龙舟,场面壮观,规模宏大,史无前例。真正赛出了团结,赛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体现了社会的和谐。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