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作与其他
1、我所写的文字无非是一些不大起眼、不登大雅之堂的东西,也许这样的文字和我有缘吧!在我的文字里几乎是很少运用名言、诗词、典故的,我认为这个用不用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想用就用呗,不想用也可不用,这是很随
1、我所写的文字无非是一些不大起眼、不登大雅之堂的东西,也许这样的文字和我有缘吧!
在我的文字里几乎是很少运用名言、诗词、典故的,我认为这个用不用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想用就用呗,不想用也可不用,这是很随意的,反正这是写作者的事,况且最初写文章的那个人说不定也没把名言、诗词、典故运用到自己的文章里,所保持的是一种原汁原味的文字。
故此我认为一篇好的文章不是要写得很长,也不需要用名言、诗词、典故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这也就是说看似简简单单的东西往往深藏着不简单的东西,这就是所谓的“小巫见大巫”。
当然,我所写的文字是不会刻意去追求文字的华丽的,追求这种让人觉得文章很空洞的文笔的。若我在我的文字有出现华丽的文字,那也是我不经意用上去的,就像一个作家在不经意间把别人写得好的句子运用在自己的文章里是一样的。
我敢说我产并不像某些作家那样刻意地在自己的作品追求文字的华丽,虽然这样做文章不会让人感到枯燥无味,倒让人觉得这文章有了美感,如诗如画。可我却不想这样做,原因在于害怕自己的文章出现空洞。这样的文字是随波逐流的,不能长久的,很难流传下来的,一泡而红谁不想,可有红时也是有不红时,就如昙花一现那样,稍纵即逝。
80后作家韩寒倒是一个天才,曾夸下海口说,我的文字简洁,郭敬明一夜写的,他一句话就能写完;郭敬明用100万字写的,他只要2万字。
我觉得这话倒有点信口开河的意味,又有点锋芒毕露。说他信口开河呢,郭敬明一夜写的他不一定能一句话写完,要是郭敬明在一夜间整理出个10万字的,他岂不要用2000字?说他锋芒毕露呢,我倒觉得韩寒能用2万字写好郭敬明的100字。
2、
我是个有文学天赋的少年,往往灵感一来,提笔一写就刷刷地写了七、八篇。
到了有点无话可写、有点江郎才尽的时候,我写起文字来很费劲,往往会有种欲言又止的感觉,可我还是想写些文字,并没有轻言放弃,继续往下写。从我这一个时候,我就开始对天发誓:林子源是不会倒下的,就算这天底下所有的都不喜欢我的文字了,我也不会放弃写我的文字的。
我觉得我这一个发誓给我的文学创作增添了不少的信心,决定就算是刀山火海、铁马冰河我都会去闯,这就如我不愿错过一个很好的女孩一样,只要自己不曾错过,到头来就不会追悔莫及。
也许生活就是这样的,往往把她最美妙的一面藏了起来,等着别人去挖掘。我想,写作也是这样的要写出好的文章就要多多的阅读别人写得好的作品,在自己写作时也有个前车之鉴。
有句话我已不知道是谁说的了,我想是某一位作家说的,既还不会从我的记忆里抹去,仍旧记忆犹新,这名话是这样说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爱,只是缺少发现。
我喜欢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寻找写作的灵感,一花一草都可以是我写作的对象。只要我有了写作的灵感就能什么都不在乎,一提起笔就写个不停,越写越通畅,可以花很少的时间把文章写完。
4、
我这个人,我这个人哪,写作的时间也不短了,已有四年了。记得我开始写作的那一年,我还是一个无知的少年,一个急功近利的少年,一个为了稿费而常常胡写一通的少年。
我曾因为我写作的时间的缘故,心灰意冷,常埋怨自己一点稿费也没有得到,至今想起实在是惭愧。有时候我还会觉得我很没用,不能写出一、两篇的好文章来。唉,我一直坚持去写点文字,费了很大的劲,花了很多时间,到头来还是没有一篇可以算得上文章。
其实,写一篇好的文章并不全在于自己阅读了多少,也不全不在于是否用心去写,更不全在于时间。阅读,只是证明自己读过书,并不证明自己会写作;用心,只是一种写作的状态,在没有阅读的情况下,能写出什么;时间,在没有阅读或用心去写的情况下,是徒劳无功了。
很自然的,在我写作的四年里也就算不了什么了。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遵照福楼拜的那一句“不要急于发表”而埋头写作十年,才写出《羊脂球》这一部世界经典文学名著。你说,莫泊桑这十年的时间怎么不能算很长呢?这不正反面论证了“欲速则不达”这个观点吗?
我敢说莫泊桑没有这十年的时间,他要成名简直是在做白日梦。写作这东西欲速则不达,得慢慢来,这就像要得到一个女孩子的爱情得等好时机才行。
莫泊桑在十年的时间中渐渐有了生活阅历、深厚的文学功底,可这些是从哪里来的呢?还不是从书中读来的吗?《羊脂球》之所以会成为一部世界经典文学名著,不可以否认地说是阅读、时间、用心相结合的结果。
5、
英国的海明威曾说过:“写作,在最成功的时候,是一种孤寂的生涯。”可我倒觉得我从开始写作起我已经进入了这种孤寂中,难以得到解脱了。我一写起文章来一向是对周围的一切都淡忘了的,就像一个在山路中迷了路的男孩子,不会清醒的认识要如何走出这座山,如何回家。
我总是一个人,独自,躲在房间里写着我的文字,阅读着我所想阅读的书,然后进入了一种如进入梦境的境界,那便是深思了,我常常如此,也习惯了如此。
6、
所幸的是在我写作的那一年,我也认识了广播,刚开始觉得那是可有可无的,到了后来就慢慢喜欢上了广播,也许就是因为有广播,我的世界才在突然间变得多姿多彩起来,我才变得越来越喜欢有广播的生活,我一天晚上不听就难以入睡。
在广播里,我能听到许多名家的诗歌散文,比如徐志摩《再别康桥》、戴望舒《雨巷》、顾城《一代人》、鲁迅《〈野草〉题辞》、茅盾《红叶》、俞平伯《陶然亭的雪》……除此之外我还能听到外国的许多名著,比如: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霍桑的《红字》、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司汤达的《红与黑》、夏洛蒂·勃朗特《简爱》……这一切都是对我的写作有所帮助的,让我在文学这一片天空中迈出了一步。
7、
臧克家先生在他的散文《野店》里写道:设若有一个像蒲留仙一样的人物,夹在这杂色的队伍里,每一个人你借给他一把蕉叶,那么一部《聊斋》会很快地集起来。
对于臧克家先生的这段话,我很是赞同,认为写作这东西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总不能冥思苦想地去写一篇文章,要多读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变靓装传奇发布网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