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家的电影情缘
前几天,爸爸打电话给我,说咱邵阳电视台及邵阳日报的记者到家里来采访,并拍了一个关于农村电影的长达8分钟的专题片,将在公共频道播出。为爸爸还笑着说,到百度上搜索他的名字,也有很多相关的报道。没错,在网上
前几天,爸爸打电话给我,说咱邵阳电视台及邵阳日报的记者到家里来采访,并拍了一个关于农村电影的长达8分钟的专题片,将在公共频道播出。为爸爸还笑着说,到百度上搜索他的名字,也有很多相关的报道。没错,在网上浏览时,看到红网、湖南工人网等知名网站都有这些新闻。于是我把这些网页截屏下来放在空间里保存留念。回想起来,我们家与电影已经结缘25年了!
上世纪80年代初,爸爸高中毕业后便加入了电影站,成了一名放映员。在那个年代,一份这样的工作是相当难得,竞争也是相当激烈。好在爸爸的姨父在电影公司上班,努力为他争取。听爸爸回忆说,当时通知去面试的时候他正在地里割麦子,听到面试消息时赶忙放下镰刀一口气跑了十几里路到乡政府!两年后,爸妈结婚后生了我,在我出生的那天晚上(约10点多),爸爸没在医院产房外,而是忙着在乡下放电影呢!“打三桌”(邵阳习俗,刚出生三天的小孩要摆酒)的晚上,爸爸便放电影邀请父老乡亲们来观看,后来,我们家的每项喜事都是不离爸爸的老本行,比如弟弟“打三桌”、周岁,邮政代办所开业、爷爷七十大寿等等。
儿时,电影在我幼小的心中是神圣的。有时爸爸在附近的街道放电影时会带上我,在开演之前还会拿着麦克风让我唱两首儿歌,当着几百号观众的面我还真哇哇地唱起来了。小时候那个胆啊可真大,哪里知道害羞,换来别人几句“刘师傅的女儿真胆大”,便更有劲了!甚至有时也会痴痴地想着,等哪天长大了,让乡亲们看到银幕上的演员是自己该多神气!还有得意的时候就是学校包场看电影了,那时学校每学期会组织学生,排着浩浩荡荡的队伍去政府礼堂看电影,诸如《地道战》、《雷锋日记》、《三毛流浪记》等题材的影片,同学带着羡慕的目光说:“哇,你爸爸是放电影的耶!”有意思的是,就连和我一起玩大的伙伴也会得意地说:“那个放电影的叔叔是我们那儿的!”
再后来,我们家的房子一楼改造成了能容纳100多人的小小电影院,逢春节时都会放电影,一些外出打工返乡的男女们可喜欢来看电影了,一是在小镇上难得有个供他们约会的地方,二是电影院里装了暧气,呆在里面很暖和。爸爸每天一大早就开始用五颜六色的颜料写海报(爸爸的毛笔字特别好),然后我和哥哥提着桨糊到小镇的街上到处贴,街坊邻居们都会凑过来问:“嘿,今天演什么电影?”有时,逢播放大片时,如《妈妈再爱我一次》等,都会连续几天放,而且是一天放好几场,那时票房是很可观的,我们当然就忙着发电影票喽!
到90年代中、后期,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了DVD,人们宁愿在家租碟看,不愿上电影院了,电影事业进入低谷时期。这时爸爸已经转行到了邮政部门,并在邵阳开了一家KTV,也去过云南经商。
峰回路转的时间是在2007年11月,邵阳县电影公司领导再次联系到爸爸,说是国家的2131工程,把农村电影列入重点项目,也是中央发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爸爸重操旧业,脚踏实地,兢兢业业,为乡亲们送去了电影,丰富了他们的生活,活跃了农村气氛,于是,又有了篇头所写的那些成绩。
如今,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设备也在不断完善,昔日的胶带式影机已换成数字电影了。但在我们内心深处对电影的热爱是始终不会变的。
感谢电影,给了我们多姿多彩的生活和无穷无尽的回味!!!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变靓装传奇发布网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