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三大怪

河南三大怪

宫旆散文2025-04-14 22:08:37
根在河南,自然热爱生我养我的河南。——写在前面 河南三大怪在外乡人看来,河南人有些另类。“有酒不喝吵起来,有凳不坐蹲起来,有衣不穿披起来”是他们给河南人作出褒贬参半的品评。一方水土育一方人,一方人自有
根在河南,自然热爱生我养我的河南。
——写在前面

 河南三大怪
在外乡人看来,河南人有些另类。“有酒不喝吵起来,有凳不坐蹲起来,有衣不穿披起来”是他们给河南人作出褒贬参半的品评。一方水土育一方人,一方人自有一方人特有的精气神儿。河南人之所以“怪”,皆与民俗风情和生活习性密切相关,下面俺就斗胆抓帧一组生活镜头作以阐述。
 有酒不喝吵起来

酒是宴请宾客之必备佳酿,自古就有无酒不成席之说,对于热情好客的河南人来说,表达感情的最好方式莫过于一块儿坐坐了(方言:喝酒的意思)。邻里帮忙,喝;宾朋远至,更是喝;白事小喝,红事大喝;就连母牛下犊,猪儿生崽,还是一个喝。四条长腿凳,一张八仙桌,宾朋七八个,依次坐一桌。北为上,东北角为首位,长辈,贵宾,德高望重者居先,同辈亲友及陪客居中,主人居下,河南人在酒桌上的礼仪还是有口皆碑的。菜不必强求七个碟子八个碗,通常是家常小炒和冷拼,如凉拌黄瓜炸花生淖菠菜调萝卜什么的,再弄些尖椒炒肉或卤菜,荤荤素素,青红翠绿,既干净又实惠,既养眼又扑鼻。陪客早把白酒打开来,一排摆上八个酒盅斟满,上位者率先,“哧溜哧溜”几口下肚,方是拉开了喝酒的序幕。这时开始举筷,纷纷呷上几口菜,是浅尝辄止,酒为主,菜是辅,喝酒才是正事儿。前者作出表率,他人鼎力奉行,一轮下来,瓶已见底,第二瓶续上,喝茶的喝茶,抽烟的抽烟,烟酒不分家嘛。刹那间,屋内云雾缭绕,氤氲开来,气氛顿时活跃不少。女主人掀帘送菜,听着看着桌上的谈笑风生,心想:难怪这酒桌是男人的天下,便微笑着捏着鼻子退将出去。
酒归正传,接下来便是打关。所谓打关,就是在场的每个人都要相互来枚(方言:划拳)。还是先从首位开始,按坐次进行,其中穿插主人敬酒,陪客敬酒,宾朋互敬。枚分为响枚和压枚,响枚又分为六六大顺,杠子打老虎和老五魁,压枚也叫哑枚或大压小,具体不再详述。为了喝出气氛,喊出酒威,一般情况下是用响枚划拳,行酒者一般抓(方言:即输够)三,五,七个酒,具体视酒量而定。“五魁首啊六六顺啊七个巧啊”地喊将开来,声音那是震天响,河南人的豪放此刻便发挥得淋漓尽致。数个回合下来,打关的应关的双方胜负已分,两人推杯换盏,各自一饮而尽,输者喝得甘心,赢者更是痛快。多的好事的陪客,唯恐不够热闹,硬要去控人家的酒盅——左手伸出,右手端起酒盅斜个底儿朝天,如有残酒滴落,就要罚人家三小盅。自然是一个要罚,一个不喝,双方吵吵闹闹的不伤和气,主人则在旁憨笑着和把稀泥儿,陪客充当黑脸,主家落个人情,此事就算挡了过去,事儿该进行还是嘻嘻哈哈地照常进行。喝到二八板上,酒量浅的舌头有些大了,难免说句“表叔咱哥俩再来一盘”之类的笑话,但这在情理之中也是无伤大雅的。直到一两箱白酒见干,酒局才算接近尾声。女主人把肉丝面或鸡汤捞面条端了进来,宾朋各自把门前的酒喝个干净,抹把嘴唇说:今儿个这酒喝的高兴!其他人附和:是真高兴!男女主人听了,心里边更是一个高兴。若是来日主人听到陪客宣扬他家的客人酒量高,他家的席面很丰盛之类的话,心里那个美呀,往往会产生种再宴请他们一次的冲动。

有凳不坐蹲起来

这里的蹲,通常是在特定的场所和特定的时候。
比如以前开生产队会议,全村男女老少被队长召集到一片空旷的场所,村民们陆续赶来,手里也不搬板凳,一来搬着费事,二来坐久了屁股硌得生疼,索性一蹲了事。直到蹲得脚酸腿麻,便把鞋子脱下一只,往屁股下一塞就当起了座垫。完事儿后,脚底板一拍,趿拉着鞋子就走,既方便又省事。当然,看露天电影或看戏的时候,大多还是搬着凳子去的,便于高瞻远瞩嘛。
农闲时节,赶上一日三餐特别是晚饭的时候,乡亲们便端着自家的饭菜,三三两两地蹲在村中十字路口的树荫下,举行别开生面的聚餐活动。大姑娘小媳妇一般不会参与,可能是出于不愿见人和吃风喝土的不卫生吧。河南人在这方面可全然不顾食不言寝不语的那套什么养生学,细嚼慢咽地吃着聊着当天的所见所闻,你尝尝我的炸豆豉,我尝尝你的腌香椿,一碗饭最快也要吃上个把钟,饭量大的索性用大海碗或小饭盆盛满,省去了往返加饭的烦恼。饭吃饱了,谈兴仍浓,男人从中袋里摸出香烟,“叭哒叭哒”地抽上几口——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嘛。屁股朝棵大树根挪了过挪,半倚半蹲在那里。女人嗔怪地看上一眼,边捡起男人面前的碗筷边埋怨道:就你屁股沉,也不知道涮锅。男人则嘿嘿憨笑两声轻松应付过去,继续前三王后五帝地海聊。孩子们早已跑得无影无踪,成群结队地玩起了老鹰捉小鸡,捉迷藏,扔沙包,猫钻十二洞,踢大纺等游戏。七八点钟了,天完全黑了下来。男人们蹲也蹲乏了,聊也聊尽兴了,便各自揉着酸麻的双腿,吆喝着从小人堆里找出自家的孩子,半哄半劝地拉扯回家,凑合着洗把脚,倒在床上很快就进入了梦乡。就这样,平凡而温馨的日子一天天被打发了去。
光阴推到八十年代末,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得到提高,电视沙发进入千家万户后,男女老少们再也不嫌坐沙发硌屁股,蹲在一块聚餐闲聊的场面也就不大壮观了。

有衣不穿披起来

单就这方面,便体现出河南人深得休闲与时尚的要义。
可能是男女有别吧,女人的穿戴倒是正规得很,大概她们潜意识里认为披衣有碍观瞻。男人则不然,他们在穿衣方面是怎么实际怎么方便怎么来,再说穿穿脱脱,解解扣扣的多费事儿呀,干脆就简化了这些程序——下地劳作,随便披件外衣就出门,到田间把衣服往地头一放,甩开膀子大干起来,累了乏了,把衣服往草丛中一摊,既可坐又可躺;日落而归,还是外套披肩,晚风迎面吹拂,衣袖随风飘舞,男人们便找到种小说影视剧中江湖侠客般惬意的感觉,偶尔也会自我陶醉一把,一天的劳累瞬间就消失得不见影踪。不论赶集购物,还是走亲访友,事先把自己收拾得利利索索,披上时髦洁净的外套,好似披甲上阵的战将,陡然间又添了几分精神。走热了,顺手把外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