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了,黄金周
曾几何时,夏令时、双休日、黄金周等生动、鲜活的词语在神州的大地上粉墨登场,风光无限。夏令时如昙花一现,早已作古。黄金周随着新的放假制度的出台也行将寿终正寝。只有双休日还苟延残喘。夏令时不合时宜固然该夭
曾几何时,夏令时、双休日、黄金周等生动、鲜活的词语在神州的大地上粉墨登场,风光无限。夏令时如昙花一现,早已作古。黄金周随着新的放假制度的出台也行将寿终正寝。只有双休日还苟延残喘。夏令时不合时宜固然该夭折。黄金周的目光停留在经济层面,其浓重的商业气息宣告它受惩罚和遭淘汰是历史的必然。双休日在人性化上的优势是它得以继续存在的理由:忙碌的社会、缤纷的世界,人们的身心俱累,一天不足以调整、恢复和弥补,安排两天是必要的。
导致黄金周消亡的主要原因在于:清明、端午和中秋等佳节更能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更洋溢中国特色的深厚、典雅和浓郁的人文气息。
仁义、忠孝是伦理道德的核心,而其中百德孝为先。清明的扫墓和祭祖正是凸现孝悌的重要活动。“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何以断魂?追思先祖故人、怀念亲朋好友。此外,作为一个节气,清明前后是春光明媚的春天里最美好的时期,到处是一派“清清明明”的气象。在这样的时候去郊外踏青不失为放松身心的绝佳休闲方式。徜徉在青草上,沐浴于春风里,是能让人倍感振奋和喜悦的。
端午之际,春红纷谢,春色已退,暑气渐来。人们为了驱除污秽和瘴气,燃艾草以薰之。更主要的内容是品尝粽子,在清香的袅袅余味中祭奠和怀念屈原。作为伟大的诗人,屈原开创了中华文学的一条先河;作为一个人,他的忠孝仁义彪炳千古。还有什么比这种习俗更让人享受文化的浪漫呢?
“年怕中秋月怕半”。中秋来临,预示着一年即将过去。在皎洁的月光里,在馥郁的桂树下,在甜香的月饼中,人们追忆过去展望未来,人们思念亲人解剖自己,逝去的,眼前的,远方的,身边的,思绪穿越时空。表面上拜的是月,其实想的是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真在问天吗?问的是自己:这快失去的一年中得到了什么?
所以,调整节日、重新部署放假的规定就具有了丰富的人文内涵,其价值不言自明。都说新的时代要以人为本,都说要用人性的眼光来看待世界和审视人类,都说要走有中国特色的道路。黄金周的取消不正是顺应潮流的吗?
五一和国庆放假一周,曾经带动了商业和旅游业等的发展,在经济上取得了令人眩目的成绩,故被冠以黄金周的美名。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物极必反。其商品性过剩、人文底蕴的贫乏是致命的缺陷,也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并进而引发人们思考——取消黄金周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在这样的背景下,新的放假制度的诞生也就水到渠成了。
Ade,黄金周。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变靓装传奇发布网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那方湛蓝色的秋天
下一篇:似水年华——二十岁的左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