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阿萨

永远的阿萨

啄评剧本2026-07-18 15:59:07
“阿萨”在侗语里,意为祖母。萨是侗族人民心目中的保护神,是最高女神,受到高度尊崇,世代享祭……引子『幕启:『灯光:较暗,以蓝光和绿光为主,可变换。打烟雾器,制造神秘、凝重的气氛。『音乐:低沉、浑厚,以
“阿萨”在侗语里,意为祖母。萨是侗族人民心目中的保护神,是最高女神,受到高度尊崇,世代享祭……

引子
『幕启:
『灯光:较暗,以蓝光和绿光为主,可变换。打烟雾器,制造神秘、凝重的气氛。
『音乐:低沉、浑厚,以低音芦笙音色为主。
『音乐由弱渐强,似乎从很遥远的地方传来沧桑、沉重的“阿萨”的歌声(引用杨鹰的歌曲旋律《永远的阿萨》),演唱由缓慢抒情。这段音乐中,一名年轻侗家女子身着玫红色独兜服装,寓意着阿萨年轻时的影子,这位姑娘四处寻找阿萨的身影,神情迷茫而又向往……

接萨

『灯光:依然较昏暗,侧光,以红色为主要色调。
『音乐:音乐急促,辉煌,但仍以低沉为主的旋律走向。
『音乐突然“轰”的一声巨响,由“鬼师”(男装,身着主事者的服装,可夸张化,神秘化)吆喝着指挥村民出发。男人们手持鸟枪,腰挎柴刀等侗族劳动生产工具,女人们着整齐的节日盛装,手提四方油灯,在“鬼师”的带领下,排着整齐、壮观的队伍接萨(音乐要求紧张、急促)。『四名男子(强壮、赤着膀子)抬出棚堂,也就是一顶非常漂亮的轿子来接萨。(音乐转慢,浑厚低沉),接着几名汉子点燃一堆篝火(可做道具)。
『“鬼师”在篝火前摆上三牲,点上香烛,洒上酒水,开始作法,念咒语(音乐可加入侗族祭祀词,但要求艺术化;动作上可以设计夸张跳跃性较大的动作)。把祭祀者的感激、赞颂和祈愿达知老祖母,请求老祖母回村,把赐福、关爱、荫庇传达众人,以“法力”镇住各方妖邪。
『仪式结束,主事的“鬼师”在桥内燃上三柱香,取一把泥土放入轿中(虚拟取土的舞蹈动作),接萨的队伍便开始回村(音乐渐弱,全体演员动作沉重,表情庄严、肃穆,缓缓退下……)

忆萨

『灯光:较亮,背景光、侧光及追光开。以蓝色色调为主,双人舞段加追光。
『音乐:优美、绵长。以侗笛和芦笙为主,(侗笛象征女人,芦笙象征男人。作曲可择其意创作)。高潮部分加入锣鼓及低音芦笙演奏。其间加入一段男女对唱的侗族情歌,时间不要求很长。
『(引子部分中的侗家女出场,追光跟上)踏着悠扬的侗笛乐曲,阿萨似乎回到了年轻的时代。年轻美丽的阿萨翩翩起舞,追寻着侗笛声音传来的地方(侗笛引出),寻找着诱人的笛声……
『此时,那位吹着侗笛的英俊潇洒的侗家小伙早已注视着年轻美丽的阿萨,于是大胆地追寻而来。两人相遇,侗家小伙子慢慢地从怀里拿出一支侗笛大胆示爱。年轻的阿萨害羞地接过侗笛,对男子产生了浓浓的爱意。
『二人你吹我舞,含情脉脉。女人动作缠绵柔情,男人动作刚劲有力(整个场景体现了侗族女人含蓄、羞涩的一面,同时体现侗家汉子彪悍、细腻的一面,动作设计可借鉴侗族原始野性,也可参照动物活动的原始动作)。

『灯光:由蓝色侧光转至全亮的绿光。最后转向全亮红光。
『音乐:开始舒缓、悠扬、和谐,转至紧张、浑厚。节奏急促,有明显的斗争场景和原始状态的吆喝呐喊声。
『(双人舞段结束)一群结双成对的男女出场,呈现生活劳动场景,(一段似乎天籁之音的大歌出现)然后围在阿萨周围,聆听着阿萨的歌谣,繁衍生息……
『(灯光加入闪光灯,音乐起,电闪雷鸣。)突然,在暴风骤雨和雷电声的音乐中,一群身披蓑衣的异族侵略着袭击族人,要占领族人的土地。阿萨抽出匕首(暂定)带领族人英勇奋战(可加入摔交动作、打斗场景、喊叫声、或牛角号声)。最后阿萨带领全族人将异族赶出了领地。
『阿萨为了保护族人,身受重伤,壮烈牺牲(可再次加入雷电声)。族人们悲痛万分,一齐将阿萨高高托起,缓慢抬向庄严的祭台。(音乐悲壮,沉重,推向第一个高潮。灯光渐暗,以红色为主)。

祭萨

『灯光:较亮(不全亮),顶灯、侧光、背景光,以红光为主。
『音乐:庄严、低沉、浑厚。在芦笙和锣鼓的主乐器下可配一些打击乐器:如木鱼、钹等。
『阿萨被抬上神圣的祭台,一群侗家女人手持酒碗,缓缓走出来,碗上一根筷子平放,然后摆放在祭坛上;一群彪悍的侗家汉子手捧酒坛前来祭祀阿萨,一同用时而低沉时而高亢的声音呤唱着:“高山连着高山啊,这是我们的屏障,我们神圣的祖母啊,你是这深山的阳光。坛里的白石多亮啊,表明你没有离开众人的耳旁。坛外的古村多葱茏啊,你的福音护着侗乡的四方……”(要求用汉语演唱,旋律要求优美抒情,但也要求气势宏伟)。
『(音乐渐弱,整场气氛神圣,庄严,灯光暗下来)。


『灯光:全亮。面光、侧光、背景光亮。以白色为主色调。
『音乐:欢快、激昂。节奏明快。配入芦笙、人的吼声、锣鼓、银铃等。
『仪式结束,萨坛内香火不断,萨堂前人如潮涌。祭祀人员一齐拥到祭坛前,祭祀者整理好自己的装束,来到莎坛前的一只木桶边,用树枝在木桶里蘸上圣水洒向自己身上,洒向天空,然后向萨礼拜(做匍匐状)。
『所有祭祀者从萨坛取出火种(使用火苗道具,可夸张),表示各家各户又可以炊烟缭绕了。大家兴高采烈。
『笙歌入云(芦笙舞出场),祭祀的青年男女歌舞飞扬,侗家人的血液沸腾起来了,一群侗家汉子走起了九宫八卦步,跳起八卦舞(中场)。女人们跳起手镯舞,身上的手镯、银饰不断撞击,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边场)。侗寨一片欢腾。(将节目推向最高潮)

尾声

『灯光:渐渐昏暗,只留追光。
『音乐:渐弱,回到引子部分阿萨唱歌的音乐(继续引用杨鹰的歌曲《永远的阿萨》,音量低,似乎从很远处传来的声音)。
『(音乐渐渐弱下来,人们一齐缓慢地朝祭台围去,仿佛永远偎依在阿萨的身旁。
『其余灯光全暗,只留追光。追光追逐一名身着盛装银饰的小女孩出来。孩子似乎在寻找什么,缓缓走到舞台中,对着舞台下大声喊着“阿萨……”,最后,留下最灿烂的微笑……
『收光。
『落幕。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