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觅智游天台

清心觅智游天台

黄不老散文2025-04-30 01:13:25
论名气,在浙江,天台山似乎比不上以“天下奇秀”而著称的雁荡山,可是天台山却是深深的先吸引了我。这倒不是因为我住在宁波离天台稍近,也不是因为妻子不久将有去雁荡山的安排的原因,而是天台确有许多断断续续的文
论名气,在浙江,天台山似乎比不上以“天下奇秀”而著称的雁荡山,可是天台山却是深深的先吸引了我。这倒不是因为我住在宁波离天台稍近,也不是因为妻子不久将有去雁荡山的安排的原因,而是天台确有许多断断续续的文字向往早已刻印在我心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这是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所写,虽然他此时是以赤城与天台来反衬描写他心目的仙境幻地天姥山的,但是天台能如此,不也正说明了它的不寻常吗?何况李白还写了“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来表达过他对天台的向往呢?而东晋辞赋大家孙绰也因一篇《游天台山赋》而被人赞为“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这竟便是“掷地有声”成语的由来,这成就了孙绰,当然也使得天台而一赋名天下。在中国第一旅行家的《徐霞客游记》中,《游天台山记》赫然列于首篇,这对于钟爱旅游的我也不能不说又是一个情节。此外,作为天台宗祖庭的国清寺的名称“国清”也是吸引我的两个字——“国清”看似平淡,其实蕴涵了对社会的极高又极浓的理想主义色彩的,并且其开创者又是名为智者大师的智顗和尚,而“智”字自然是对自名为“耘智”的我更有不可阻挡的魅力了。于是,2004年的国庆节期间,我与妻将外出目的地选择了天台。
04年10月3日一早坐上自宁波出发的客车,经过2个多小时,我们到达了天台。天台县城不大,但是别有一种小山城的幽雅与别致。

(一)云蒸霞蔚赤城山
“赤城霞起以建标”,在天台我们首先来到了赤城山。赤城山山不高,但是特色独具,形如雉堞,颜色赤赭,在天台四面青山中独树一帜,犹如众多绿叶扶持的红花,因此历来被看作是天台山的南门与标志。在山下仰望此山,山上的赤赭色崖石就象栖居在山里的片片彩霞。只是今天天气虽然很晴朗,云相对少了一些,与云蒸霞蔚的感觉似乎少了一点,但是我还是觉得特别的喜欢。因为我的名字里有“耘”,妻子的名字里有“慰”,“云蒸霞蔚”在我心目中一直是一个特殊的词组。
赤城山东南面向阳和熙,层层分布多很多的岩洞,而有关的建筑也因此随下岩、中岩、上岩层层而上,沿中间山道左右展开。紫云洞位于山的下部,如今是浙东著名的尼姑庵——人们依洞结屋,形成了一个风格独特的寺院。洞内供奉阿弥陀佛和地藏菩萨,洞外岩唇滴水常年不绝,象高悬的珠帘护持着佛门净地。右上方小洞为卧佛岩,供奉着一尊卧佛,是著名敦煌高僧昙猷曾经坐禅的地方。
从紫云洞上行就到了济公院,古时为香云洞、瑞霞洞。天台是济公的故里,瑞霞洞是济公少年读书的地方。济公院依山就势,由八盖阁、袈裟门、只履门、葫芦斋等组成,分别象征了济公的破僧帽、破袈裟、破鞋、酒葫芦等,以游廊相接,构思新颖,妙趣横生,是由天台籍建筑学家、中科院院士齐康教授设计的,曾获全国优秀建筑奖。"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你笑我,他笑我,一把扇儿破……",看着济公院的建筑,想起济公的形象,我不禁想到了自己:我的生活也有些邋遢的,不拘小节,不重仪表,这已经让妻子说过不知道多少次了。看着济公,我不禁仿佛遇到了知己!哈哈,济公你如果能在我妻子面前给我多美言几句,让她平时少批评我几句就好了。济公东院原是白云洞,现为济公殿,供奉的是眉清目秀的济公原形李修元,也供奉着一尊尊不同神情与姿势的济公像。济公善诗文,好酒肉,不畏强权,乐于助人,扶危济困,济世救人,好打不平,不为当时僧俗所纳,辗转流离,出家于国清寺,后到杭州灵隐寺,转净慈寺,圆寂于虎跑寺,被人们称为“颠僧”,但的确又是禅宗的得道高僧,被人尊为“济公活佛”,。站在与悟空洞相依而建的悟月楼上,我不禁陷入深思:“不与众山同一色,敢于平地拔千寻”,这形容的是赤城山;“不谈禅不诵经不守斋规专管世间不平事,无挂碍无恐怖无边法力要救天涯无辜人”,这说的是济公。济公此只所以这样独立特行,疯疯癫癫,我想那一方面是他超然的智慧与当时社会现实矛盾的结果,但同时也一定是得到了赤城山的启示。
继续拾阶而上就到了道教天下第六洞天——玉京洞,曾是三国时葛玄、西晋葛洪、魏夫人等高僧炼丹之处。看到文昌阁内有一女道人正为一个年轻女子预测人生,占卜未来,我与妻急急走开,以免引言烧身。对于此,说实在的,我是从来不相信的,但是如果能从心理咨询的角度能够指点迷津,那另当别论。我慌不择路,到了右侧的尽头一小水库,不知道这里是否就是传说中的金钱池,是否就是断尾螺狮与烙焦鱼栖息所在?但因小路已尽我来不及思考,我只能原路返回。
从玉京洞溯左岭而上就到餐霞洞,据说这里每当清晨霞起的时候,阵阵云霞都飘进这个岩洞,好象被吞吃了一般。因为已是中午,而且今天云霞缺乏,我与妻自然就无从体会了。在餐霞洞前有一“秋霜比洁”的题字,据说是民国大总统黎元洪为一与夫情深义厚、守墓守节数十年的齐姓才女所提。云来云去,我想在餐食青春与岁月中,对于此女子更多的也许是因为有云霞的陪伴。
一鼓作气,我与妻终于登上了赤城山之颠。梁妃塔就象亭亭玉立的女子在此已经恭候多时了。梁妃塔是南朝大梁昭明太子的王子岳阳王为自己妃子所修,而不是佛塔,这多少让我有点失望,但是有爱的表达能如此长久存在,也许更是一件值得羡慕的事情。想于此,我不禁更紧密的牵握住了妻子的手。站在塔下,阵阵清风,不仅吹去了登山之劳,也更令人心旷神怡,极目远眺,整个天台县城的山川溪路都尽收眼底:楼宇林立,车辆如梭,青山环拱,碧水穿城,不禁令人赞叹——好一个山水古城天台。

(二)深思觅智国清寺

离开赤城山,我们就直奔天台城市东北方的国清寺。如果说来之前,国清寺吸引我的在很大程度上是它的名字“国清“二字;那么,来之后,吸引我的就已经转变为寺庙的建筑、历史和故事以及对于其隐含于其中智慧的探究与觉悟了。
过木鱼山、磬山,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祥云峰上高耸入云黄褐色的隋塔。隋塔因建于隋朝而名,是晋王杨广——即后来的隋炀帝,为报答智者大师给他授菩萨戒的师恩而命名的纪念塔,又名报恩塔。隋塔六面九级,虽经千年沧桑现仅存砖砌的塔身,但依然不偏不倚,高耸挺拔而显得更加古朴庄重。对于此塔没有其塔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