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南京

南京,南京

大公至正散文2025-04-20 17:25:04
黄昏,汽车把我们带向六朝古都南京。一路上走过了那么多城市,心里总是充满了向往和欣喜。但看着暮色中,渐渐逼近的南京,心情却有些沉重。想到这里曾经是一块焦土,日本人在这里肆意烧杀抢掠,三十多万同胞啊,他们
黄昏,汽车把我们带向六朝古都南京。一路上走过了那么多城市,心里总是充满了向往和欣喜。但看着暮色中,渐渐逼近的南京,心情却有些沉重。想到这里曾经是一块焦土,日本人在这里肆意烧杀抢掠,三十多万同胞啊,他们死得是多么惨烈,多么屈辱。我们脚下的每一寸土地下面也许都埋着他们无名的尸骨和一些没有来得及爆炸的炸弹和毒气罐。浦育我们的母亲河啊长江,在那一刻却要眼睁睁地看着她的儿女成千上万地被屠杀在她的怀抱里,这是怎样的一种悲痛啊!这是我在其他任何一地看到长江都不会涌起的彻骨的悲痛之情。
夜色中穿过中华门,导游给我们讲的是江南巨富沈万三捐钱修明城墙的事。我却一点儿也听不进去,我仿佛清楚地看见了城墙上面日军留下的弹孔,那挺拔的城墙就是中华民族坚强的脊梁。导游告诉我们日本人很少到南京来旅游,现在住在南京城里的日本人只有一千多人,他们还是从心底里害怕中国人。
这就是南京,曾经的中国首都。国民党统治的几十年,我想最屈辱最失败的可能就是在他们执政期间,不但首都沦陷,而且招致三十多万同胞被日寇屠杀。一个国家疆土不保,人民罹难,执政党还有何颜面和能力把持朝政呢!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潮流,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化干戈为玉帛,促成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并最终成为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绝对力量,再次证明了国民政府腐败无能,背离民心,必然走向灭亡。从一九四九年以来的六十年,南京在回到人民的怀抱之后,能够保持长治久安,这就是共产党执政最大的政绩和成功。
同行的朋友们说,南京的变化不大,论现代感还不及成都、重庆,与上海相比就更不用说了。说真的我不在乎,作为一个有着厚重历史和沧桑过去的城市,我倒宁愿它更多地保留过去深厚的文化底蕴,那样我们才不至遗忘那些不该忘却的历史,要说发展活力我们有上海、北京、广州等难道还不够吗,全国可是一盘棋呢。
遗憾的是为了给城市化让路,南京的古城墙已经余下不多了。但一些道路名至今还保留着以前的名字比如中央路、中山路、黄浦路等。夜晚我们出去吃饭就途经了中央路和黄浦路,两旁都是高大的法国梧桐,树龄应该大多在五十年以上。灯光有些昏暗,也没有多少高大的建筑,车行其中,仿若又回到了解放前的南京一样。
第二天我们去了总统府。总统府位于南京长江路二百九十二号,明朝初年曾是归德侯府和汉王府。清朝时为江宁织造署、江南总督署、两江总督署。清朝康熙、乾隆皇帝下江南均以此作为行宫。太平天国时洪秀全在此兴建了天朝宫殿,清军攻占南京后,焚毁宫殿建筑,于同治九年(1870)重建了两江总督署。林则徐、曾国藩、李鸿章等均任过两江总督。国民政府成立后,一九二九年修建了钢混结构的西式建筑。当年竖在清两江总督署头门两侧的石狮子至今还矗立在总统府大门两侧。他们见证了发生在这里的无数重大历史事件。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南京沦陷,日军在大门前举行了入城式,并在门侧悬挂第十六师团部木牌。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三日人民解放军将红旗插上总统府的门楼。南京解放后的近五十年中,总统府一直作为机关的办公场所。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机关单位陆续搬迁,并于一九九八年在总统府旧址之上,开始筹建南京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
进入头门就是大堂,大堂为中式建筑。原为太平天国金龙殿,又称荣光大殿,相传洪秀全病逝后即葬于此。清兵攻占天京后,大殿被毁,于同治九年(1870)重建两江总督署大堂。一九二七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作为国民政府的大堂。一九二九年国民政府部分改建时,将孙中山手书的“天下为公”匾额挂于大堂正中横梁上。左右还有一幅对联,上联是“九万里舆图归属民权山河革旧”,下联是“数千年历史废除帝制岁月鼎新”,高度评价了民主革命先驱者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佳绩。
二堂是清代晚期建筑,原为太平天国的内宫建筑。两江总督署时期为二堂。一九一二年一月一日,孙中山在此处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组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的国家政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总统府办公楼,是当时全南京最高的建筑。国民政府时候蒋介石、李宗仁、林森等的办公室都在这栋楼里。看上去他们的办公室都还比较简单,总统办公室在二层的东南角,是一个由三个房间组成的套房,曾是蒋介石的办公室。中间的一间为办公室,临窗有一巨形写字台,一张特制的皮转椅,独特之处是蒋介石的办公桌是对着门口斜着放的,据说是为了便于察觉异常情况,躲避突然袭击。会客用的沙发上方悬挂着蒋介石身穿戎装的巨幅照片,四周的墙壁上则是嵌入墙体的文件柜,屋顶上悬挂着从法国里昂进口的磨砂玻璃吊灯。办公室东间为休息室,配有卫生间。西间为书房和接待室。后来去看了孙中山先生的办公室却要简陋得多,他的起居室就在西花园内,也很简陋,到底是革命先行者,确实堪为楷模。
在参观国务会议厅时,导游告诉我们墙上的时钟指向的时间十一时零六分,是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十六日,蒋介石在这里召开日本人占领南京前最后一次国务会议研究的就是迁都重庆之事。数日后日本人就占领了南京。直到一九四六年五月还都南京蒋介石才重新回到这里。其实我们都知道此钟已非彼钟,场景也是模拟复原,会议厅之所以在时钟上别出心裁,主要是让参观者勿亡国耻。
第二天,我们一行去南京郊外紫金山拜谒孙中山先生。紫金山古称金陵山,汉代时名钟山,东晋时始称紫金山,因山有紫色页岩,远望山顶,紫云缭绕气象万千。这里是南京的风水宝地,东吴大帝孙权、明太祖朱元璋都安葬于此。毛主席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狮过大江”、王安石诗“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指的就是这座秀丽之山
汽车沿着中山路一直向前。导游说,中山路就是因为以前是孙中山灵柩通过的路所以后来就叫中山路。一路上大家都比较安静,毕竟我们是去拜望长眠在地下改变了中国数千年封建命运的伟人。
走完中山路就进入了陵园路,两旁种着高大的法国梧桐,很有些肃穆。车子开始爬坡,风景也愈加秀丽,直觉告诉我,陵园景区马上就要到了。
中山陵坐北朝南,一九二六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