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铁王

锅铁王

宽法散文2025-07-17 21:31:17
我想为老祖宗“树碑立传”已经很久了,可每次欲言又止。对于我市六百万人口来说,处于南漳县肖堰、东巩、刘集三镇交界,那么方圆几十里的“锅铁王”,还真有点微不足道。“锅铁王”的名声不大,可它的传说颇耐人寻味
我想为老祖宗“树碑立传”已经很久了,可每次欲言又止。对于我市六百万人口来说,处于南漳县肖堰、东巩、刘集三镇交界,那么方圆几十里的“锅铁王”,还真有点微不足道。
“锅铁王”的名声不大,可它的传说颇耐人寻味。明朝未年,从四川逃难过来的三兄弟走到现在东巩镇板岗村的荣树垭时,饥寒交迫,实在走不动了,三兄弟一合计,这样绑在一起也不是个办法,就决定各奔前程,唯一的家产就是“传家宝”——一口不丢弃的大铁锅。三兄弟为了日后好团圆,就许下愿:若苍天有眼,不该绝人,这铁锅一撞三瓣,每人分一块。说来也巧,把锅往石头上撞,还真成了三块,三兄弟就按长次,依大小拿了铁锅,抱在一起痛哭了一场,各奔前程去了。说是前程,也无非是找个立锥之地,安身立命,免受颠沛流漓之苦罢了。他们三兄弟死后,合葬在分锅的地方,后人尊称为“锅铁王”。
这传说有板有眼,在老人嘴里似乎还有人证物证,不容你不信。
我曾在祖父的带领下,去“朝”过祖。我不大情愿,心想,人死如灯灭,就那么三座黄土堆,有个什么看头。早上走时,还艳阳高照,万里无云,快到时天气发生了变化,刚到时,乌云密布,继而雷声大作,大雨倾盆。好在三座祖坟又高又大,上面百草集结,坟后的三棵大柳树每棵都有三人合围那么粗,有二三十米那么高,叶子又浓又茂,交相叠映,站在下面,饶是那么大的风雨,也奈何不得!
祖父不高兴了,并和我较上了真。回来时,他一直皱着眉头,马着脸,说这是我心不诚的结果,还说有一个后人想以万元的价格把这三棵树卖给一个富商作棺材,不仅遭到众人的唾骂和阻拦,头还莫名其妙地痛了一年。人活着不能忘祖忘本。
天公不作美,又在老爷子盛怒之下,我自然是大气不敢出一个。
真正让我感到惭愧的是现在的“铁锅王”对祖宗的态度。
2000年秋,全国进行第五次人口普查,我有幸成为一名人口普查员,工作区域正是“锅铁王”相对集中的地方,每当问完一户人家的基本情况后,他们也都要“普查”我一次,当知道我姓王时,马上就问及“你是哪一王?”我自然是响当当的答道:“锅铁王呗!”惹想骗取好感,我还会在前面前加一句:“还能哪一王啊!”这一下子,话匣子是真正的打开了。不管是姓王的人家,还是其他姓的人家,在一起居住久了不是沾亲,就是带故,我在哪儿都能受到“高桌子、低板凳”的款待。主人也极认真地按照“上、大、德、化、明、盛、启”的派别,给我找好辈份,并且往上找几代就又是一家人,然后就半玩笑半当真地让我叫他这个叔、那个婶的,我也只得“恭敬不如从命”了。若遇到健谈的老人,饭后,他还要给你沏一杯浓茶,让你听他东南西北,古往今来的神侃,让你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真要走了,他又唠叨让你把普查搞好,原因是年青人首先要把工作搞好,这也好让国家心中有个数;再就是以公谋“私”,让我整理个族谱出来。这可真让我哭笑不得!
真正完成这一光荣而艰苦任务的,则是一位叫王文成的老人,当然,也是我的祖辈了!按他的话说,他精通“八卦”,苦演过“周易”;年轻时走南闯北,曾拜四位高人为师,给很多“达官贵人”看过相,替许多“名门望族”捉过“龙脉”,只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越来越不把这当回事了!他还把我订的《周易研究》杂志借过去看,可惜人老了,眼也花,上面所刊文章绝大多数他都读不懂。观点怎么不一样呢?他总爱拿书对我发发牢骚,俨然一位老学究。可他写得一手好字,扎得一手好“灵房”,就凭这些,他在我们那方圆几十里,可是一位响当当的“半仙儿”,人们不管红白喜事都爱请他,写写对子,求个卦,问问财神,甚至男女青年相亲看看生辰八字……无非是图个热闹,求个吉利。这个入乡随俗的,在善良的人们的眼里,是谈不上什么迷信的!
他就凭着这独特的“优势”挑起了重修族谱的重担,还真挨家挨户的把方圆几十里姓王的人家“普查”了一遍,上至“锅铁王”三兄弟,下至刚出生的婴儿,哪支,哪房,什么时候生死,人一生干了几件大事,甚至姑娘远嫁,丈夫姓甚名谁,干什么的,都查得一清二楚。自装自订的大本子,一律毛笔小楷,一丝不苟地写了四大本。那时,他已年逾古稀,不求名利,这一路翻山越岭,顶寒冒暑的,花了一年的时间。我在看到这一套“锅铁王”家谱时,感慨良久,不知说什么好。他却戴着老花镜,头往下低,眼睛朝上瞟,狡黠一笑说:“死了,也好去见祖宗!”我那时才感到祖宗这个字眼是多么的神圣和可敬。
而在今春,当我避过南方的风雪回到家乡时,我敬爱的祖父与我应称呼为爷爷的王文成老人的坟头已野草青青!
我不知道,在当今社会,他修这样的族谱对后人是否会产生一种精神上的感召力。但他对血脉的看重,对祖辈的尊崇,这样一种执着精神的背后,让我看到了这样一个老人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以及为人生的一种乐观、豁达。
说到这里,再谈“锅铁王”已经十分的狭隘和自恋了。在华夏神州的山山川川里,有多少这样普通的人们在这样执着地生活着,无论是张姓,还是李姓,他们都有自己有家族故事,也都看重血脉之亲,“血浓于水”是最准确的概括,而儒家思想里的“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不正是亲情的延伸吗?这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根本所在,也正是她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源泉。
每当我登高眺远,把酒临风,那苍翠的山川、缕缕不绝的炊烟、如蚂蚁般的人影,都让我感动不已,这是一幅异常宁静的画面,绝大多数人日出而作,日没而息,没有显达,甚至不求显达。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开创自己幸福的生活;在平静的生活中痛并快乐着,为他人作着贡献,固守着自己心灵的家园,真正达到了“淡泊以明智,宁静而致远”的境界!这是能够让他人觉出生活是美好的,生存是伟大的。
又是清明,除了远在他乡眺望一下家乡的天空,我能做些什么呢?
“一代又一代人消失在地平线上,而蹄音不灭”。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