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与不见
知道仓央嘉措,是缘由一本小说。作者应该也是非常喜欢这位六世达赖喇嘛,书中围绕有关他的史集写了他对爱情、自由、人世之乐的向往,写了他对“佛”与他人不一样见谛。特别是他的情诗,真的是令我咋舌。这位西藏之王
知道仓央嘉措,是缘由一本小说。作者应该也是非常喜欢这位六世达赖喇嘛,书中围绕有关他的史集写了他对爱情、自由、人世之乐的向往,写了他对“佛”与他人不一样见谛。特别是他的情诗,真的是令我咋舌。这位西藏之王,这位应该与佛相守的喇嘛,竟然写出令人泪下的诗句。他对爱情的深刻见解与浓厚的感情纠结,比常人更加刻骨。见与不见——仓央嘉措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
那一天——仓央嘉措
那一天
……
那一月
……
那一年
……
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
不为修来世,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
十诫诗——仓央嘉措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
还有很多很多我非常喜欢的诗句,似乎,就看到一个瘦弱的身影,摇动着经筒,在崎岖的山路上磕着长头,心里念着想着那位美丽的姑娘,用最虔诚的纯净的念想,为她写下句句思念。那一夜,他抛弃了信仰,舍弃了轮回,只为了守护他的玫瑰!
我曾经在朋友圈看到朋友一篇转帖,里面的大概意思是,人要保持一颗平静的心,不要因为一些感情扰乱了心神。心如止水,不喜不悲。这样的生活态度似乎是正确的是科学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不喜欢。我觉得,人就应该在快乐的时候大笑,在痛苦的时候大哭,在需要一个怀抱的时候就应该紧紧抱住……整个人生才是丰富的多彩的。为什么要不喜不悲呢?这样做人还有什么意思呢?
那天,我看一个电视台的节目,听到一位母亲说的一段话,让我感触很深。她是一名美国某大学的化学教授,丈夫是工程师,父母也是教授,书香门第的家庭。但她的女儿热爱舞蹈。13岁的女儿染着五彩缤纷的头发在舞台上兴奋地舞动,她在台下默默的守候。导师问她为什么会支持女儿跳舞,她很平静地说,女儿将来如果能从事科学或者工程师之类的工作,父母都能帮到他。但是她热爱舞蹈,人一辈子有一个执着,是种福气。而且这么小的小孩子,对一件事这么热情,很难得。因为有些人一辈子都在找这么一件执着的事情、热爱的事情都没找到……
既然如此,是否更应该保持一种应喜则喜,应悲则悲的情感呢?当然,不是让你欣喜若狂,悲痛欲绝,颓废不振……凡事都应该有个度。我想表明的意思是,人,有热爱的事物,就去追,去求,去因得到而喜悦,去因失去而流泪。不要太过冷静和理智,如果那样,就太无趣了。
仓央嘉措的世俗家中信奉宁玛派(红教)佛教,但这派教规并不禁止僧徒娶妻生子。而达赖所属的格鲁派(黄教)佛教则严禁僧侣结婚成家、接近妇女。对于这种清规戒律,仓央嘉措难以接受。14年的乡村生活,又使他有了大量尘世生活经历及他本人对自然的热爱,激发他对诗的灵感。他不仅没有以教规来约束自己的思想言行,反而根据自己独立的思想意志,写下了许多缠绵的“情歌”。仓央嘉措的诗中,有悲,有痛,有对爱情的无限向往与追求,都在他的文字中直白的阐述了。不带一点掩饰,把他的爱情淋漓尽致的挥洒出来,这位西藏之王,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情人间的见与不见,爱与不爱,都被他用雪域中最宽广的心包容着。
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相爱
寂静欢喜……
这种无欲无求的爱情,这种不求任何物质,只求你心有我,我心有你的情感,在现实社会中,又有几人?
他的《十诫诗》,十个“最好不”,都是经历过爱情的纠结心酸痛苦才能写下的。可这十诫,又何尝不是他对爱情的不舍不弃?
有时,相见不如不见!不是因为不爱,只是因为怕爱!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变靓装传奇发布网站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坐在春天里想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