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走读黄鹤楼

日暮走读黄鹤楼

露风散文2025-11-03 09:32:04
在城市群中,武汉当属是一座知名度较高的城市,不仅它有着千古传颂的黄鹤楼,还有其在中国近代、现代史上涂抹的浓墨。不仅因为它有很多让人崇尚的历史,而且还有着很多令人向往的去处。武汉是古代楚国文化的发祥地之
在城市群中,武汉当属是一座知名度较高的城市,不仅它有着千古传颂的黄鹤楼,还有其在中国近代、现代史上涂抹的浓墨。不仅因为它有很多让人崇尚的历史,而且还有着很多令人向往的去处。
武汉是古代楚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青铜冶炼让世人刮目相看,织丝刺绣让今人自叹不如,文学乐舞让后人追捧效尤。它还拥有和广东的佛山、江西的景德镇、河南的朱仙镇齐名的汉口,被誉为中国的四大名镇。震古铄今的赤壁之战就发生在它的附近,载誉华夏的三峡大坝则成为它的上游屏障。黄鹤楼更是因崔颢与李白的两首诗而扬名海内外。有名的清末国产汉阳造步枪,震惊世界的武昌起义,共产党著名的“八、七”会议皆源于此;工人纠察队收复洋人租界的壮举,新中国万里长江第一桥的修建,声名显赫的“百万雄师”在文革中制造的“七、二0”事件,都为它添上了浓笔重彩的一笔……
慕名已久,心往神游,终于在某年的秋天,踏进了华中的这座名城。
细雨霏霏,武汉笼罩在浓浓的雾气之中。爬上龟山,登上长江大桥,但见阴沉沉的江面上,几只驳船、几艘货轮鸣着汽笛向着上游、下游驶去。顺着桥南的桥头堡下到岸边,在杂草丛中、在钢筋水泥的建筑中,寻找久负盛名的黄鹤楼遗址。在我的印象中,它应该是一座并不高大的木质建筑,仅两层而已。那还是从父亲早年去武汉留下的照片中看到的。但它却随着大桥的建设鹤去楼毁,只留下一块块碎砖瓦砾。只有武昌起义纪念馆前的孙中山的铜像和悬挂着象征独立自由的五色旗和“十八星旗”,还能让人依稀记起1911年10月10日的那个打响推翻封建帝制的枪声。
武汉,因它的黄鹤楼、晴川阁、古琴台、归元寺、汉阳桥而遐迩闻名,虽然旧时遗留下的三镇灰土、破旧,湖水散落于其间,缺乏整洁和大气,但它的历史,却让人们不得不对它肃然起敬。那个年代的城市如出一辙,忙于斗争,疏于建设,能顾得住温饱就算不错啦。曾记得上海人的一句话“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的话吗?阶级斗争一搞几十年,能进城就不赖啦,能留住城市户籍就谢天谢地喽。
三十多年过去,从繁忙的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心情却日渐繁忙。人在变,环境在变,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待到再跨进这座江城,原来印象中的模样都一去不复返啦。它已从百多年的历史沉疴中走了出来,正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大桥依然长卧长江南北,然而大桥两端的变化却让人侧目而视:六层的黄鹤楼屹立在蛇山的首端,建在龟山之巅的电视塔俯瞰着三镇,来往穿梭的汽车、火车、轮船如同一只只蝼蚁在蠕动爬行。江水依旧,但江中的白帆却再也无从得见,只是随着拖轮、货轮、游轮的增多增大,使得原本宽阔的江面显得窄狭起来。大桥横架,缩短了两岸的距离,而人与人之间,心的鸿沟却愈来愈多。从那一座座崛起楼群的阴影里,从那一条条平直大道的黄白线间,坐卧车的、挤公交的、骑自行车的、拔腿步行的,或可洞视到这种差异在越拉越大。钱,是物资交换的媒介,也成为人身份的象征。能人、强人、富人在实现着自我的价值,工人、农民、市民在为一日三餐忙碌,在为后人铺垫着明日财富之路。
城市,是个令人称慕神往的地方,有文化品味,有滚滚财富,有花天酒地,有歌舞升平。城市,见证了科技的进步,荟萃了文明的菁华,集聚了跃进的动力,缩短了历史的进程。楼高了,倒显得道路窄了,速度快了,时空也变得狭小了。
时光依旧,面貌全新,人流簇拥,世事更迭,在建设中感受快乐,在享受中思想未来。南北极的冰川在悄无声息地融化,海平面在不知不觉中上升,空气越来越讲求质量,低碳、绿色的生活成为人们的追寻。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我老了,江城依然年轻;我去了,江城风采依旧;我离开了,江城会继续述说着黄鹤的故事,继续弹奏着美妙的古琴。历史与现实在这里相会,任由编钟敲击出千年的音律,笑看汉江长江演绎着不尽的风云。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