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的改革开放三十年

我们家的改革开放三十年

销声匿迹散文2025-12-23 12:17:01
有人说:“这是一个值得一活的年代。”是的,我深有同感。在这个风起云涌的年代,我们家庭几代人的命运都随着党的政策的改变也发生了有趣的转变。先说大哥吧,十年动乱大学停止招生。大哥高中毕业,铺盖卷一背,感叹
有人说:“这是一个值得一活的年代。”是的,我深有同感。在这个风起云涌的年代,我们家庭几代人的命运都随着党的政策的改变也发生了有趣的转变。
先说大哥吧,十年动乱大学停止招生。大哥高中毕业,铺盖卷一背,感叹:“十年寒窗无人问。”回到农村广阔天地,下地劳动。已经在生产队干了四年,邓小平复出,大学恢复高考,大哥一举考上陕师大,于是以后的岁月里,这个昔日的满手老茧的庄稼汉,在莘莘学子虔敬的目光下,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一串串磁场射线,把深奥抽象的物理学知识演绎得生动形象。虽然他逢年过节没有丰厚的红包礼品,但是天南海北各所大学寄来的学生们雪片般的贺卡书信,使他感觉自己的生命丰盈而充满意义,也令家人为他感到自豪。
再说小弟吧,他头脑灵活而性格顽劣,所以很早辍学在家务农,瘦小的他扛着锄头有气无力的样子没有少挨爸爸的骂:“干活像吊死鬼寻绳!哪儿像个庄稼户人的样子。”他嘟嘟囔囔垂头丧气的样子连我也看着心疼,但是这是他的命谁又能够帮他呢。改革开放春雷响过,打工潮席卷内陆大地,弟弟在村里推个蘖糵架子车送粪,到了城里,老板看这小伙子反应快,胆子大,心眼活,第一年给他一辆面包车,他高兴地一蹦三尺高,捏捏弄弄的居然开着能跑。第二年,随着老板市场的拓展,安排他去郑州经营分厂,给他一辆桑塔纳,这小子反而不蹦跶了,一下子显得稳重了。在郑州独当一面招工买马,不但把老板的厂子做得红红火火而且成了我们村的劳务输出地,解决了我们村的一些闲置劳力。第三年他已经经营得很有规模,老板改成股份制,他不但靠智力体力而且参与决策管理入股分红,车也换成了本田,十一黄金周领老爸老妈到北京旅游。在天安门前留影纪念调侃老爸:“爸,看你儿子现在还是吊死鬼寻绳吗?”老爸羞赧了。老妈还能得不行,说了句官话:“还不是沾上共产党的好政策了,要不然你还不是个二流子。”全家人都笑了。
回头说我吧,高考落第。正像路遥在《人生》里面描绘得高加林的心态和遭遇,只是高加林后来还有林巧珍做精神支柱,作为一个满怀憧憬梦想当作家的少女,那阵子的架势对我而言,真是“坐家”啊,度日如年,心乱如麻,早晨醒来脑子就是《日出》中陈白露的一句话:“太阳出来了,但是不属于我。”心情的那种绝望和黑暗,只有曾有丧亲之痛的人才能体会一二。你想想,一个天真烂漫的孩子在学校时有追求,有理想,每天忙忙碌碌学习生活朝前奔。可是一考定终身,所追求的前程一下子没了,理想拦腰截断没有追求了,把一个人甩到农村,生活的底层和社会的底层,开始尝试那种原始繁重而又物质精神双重贫瘠的人生,心情可以用生不如死来形容。
一段时间之后村小缺老师,就代了一段时间的课,可是,那低廉的说不出口的薪水又令我每晚抱着炉子的陷入沉思,什么时候所付出的劳动能够和所获得的报酬成比例哪。好在政策很活,社会力量办学春芽萌动,于是就辗转寻觅东跳西跳,邓小平南巡的时候也去南巡了,此行不虚,南方学校不但工资高,待遇好满足了小女子的物质需求,而且自学进修旅游在精神层面也有质的飞跃。按照我的生涯策划,“南巡”回来应是自主创业,但分析个人秉性之后,给自己的定位是像大哥一样做一名优秀的教师,业余写写画画,或许可以像齐白石一样大器晚成,或者是像多丽丝莱辛一样在八十多岁高龄获个诺贝尔奖,颠覆一下张爱玲“出名要趁早”的说法,所以就抱着日子苦时把日子过甜,日子好时把日子过美的心态,每天就“教教书,动动嘴。跑跑步,动动腿。读读书,充充电。写写字,练练脑。跳跳舞,扭扭腰。旅旅游,养养眼。”虽然不是宋丹丹那样浸在幸福深处,也触着一些幸福的皮毛找了个自我陶醉的理由:诗意的栖身教坛而追求心中的缪斯女神。
大哥如果不参加高考,也许会因为体力劳动的繁重与生活的艰辛而成为闰土样的农民。小弟会是什么,以他性格的活泛和所结交的那些小兄弟,会好吃懒做不甘下苦而犯罪。而我,如果没有后来的转机也许会因绝望而自杀。当然这只是一种猜测。
可是个人的命运就是这样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我们都是芸芸终生,小小人物,可是赶上这民族复兴的浩荡巨流,个人也被裹挟着,前进着,显示着生命的张力。因为无数个或伟大或平庸的个人生命的价值发挥了,所以国家和民族日益强大,令世界瞩目。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