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手告别2010

挥手告别2010

咏月嘲花散文2025-04-18 13:53:01
就在执笔创作此文之前,我特地在电脑上打上了我的名字“梁智华”百度了一下,惊喜地发现,在临近岁末年初的时候,我还有两篇散文和一篇通讯见报了,一是在2010年12月22日出版的《中国日报》第7版上发表了散
就在执笔创作此文之前,我特地在电脑上打上了我的名字“梁智华”百度了一下,惊喜地发现,在临近岁末年初的时候,我还有两篇散文和一篇通讯见报了,一是在2010年12月22日出版的《中国日报》第7版上发表了散文《冬至的粽子》,二是在2010年12月24日出版的《北海日报》第7版上发表了散文《圣诞节,感念给予……》,三是在2010年12月27日出版的《广西工人报》第2版上发表了通讯《冯宗海:羽毛球场的“廉颇老将”》。说句实在话,自己的稿子不断地变成铅字,得到编辑和读者的认可,确实让我感到很高兴,特别是在岁末年初时还有文章陆续见报,觉得自己不枉走过2010年了。
上网搜索了一遍之后,我离开了电脑,来到走廊举目远眺,但见街上已是灯火辉煌了,没想到天色这么快就晚了。我不想这么早就休息,于是冲好一杯茶,回到电脑前静静地坐下,一边品茶,一边细细地回顾着已经过去的2010年,想着自己这一年到底收获了什么?需要感恩的是什么?需要遗忘的又是什么?我想,自己既然身为一个记者、编辑,或者说是作家、诗人也好,我就从2010年我到底发表了多少稿件这一点来做些总结吧!
2010年,我收获了什么?想来最大的收获便是每月都能发表二三十篇稿件吧?在2010年,1月份和3月份应该是我发表稿件最多的两个月。先说1月份,这个月总共在公开发行的报刊上发表了稿件42篇,其中文艺作品类13篇,分别是《四川烹饪》第1期发表了散文《香香的腊肉》、《钦州晚报》1月6日第10版发表了散文《儿子送我“平安果”》、《百色早报》1月6日发表了散文《香香的腊肉》、《玉林政协》第1期发表了散文《宝岛竹影入梦乡》、《玉林日报》1月12日B4版发表了报告文学《心血润富石寨村》、《北海日报》1月19日第7版发表了散文《书目,令我欢喜令我忧》、《百色早报》1月19日第7版发表了散文《书目,令我欢喜令我忧》、《钦州日报》1月19日第7版发表了散文《海地捐躯留笑影》、《金田》第1期发表了报告文学《刘斯创办广西第一家客家文化网站的故事》、《金田》第1期发表了报告文学《风雨十年铸就“蓝天”金字品牌》、《玉林日报》1月20日B4版发表了杂文《苍山怎忍葬忠魂?》、《左江日报》1月20日第7版发表了杂文《海地捐躯留笑影》、《玉林日报》1月26日B4版发表了报告文学《流氓燕:与博白客家的不解情缘》、《党风廉政》第1期发表了杂文《牛逼·牛逼的人·牛逼的话》,新闻作品类28篇,篇目在这里就不再赘述。
再说3月份,这个月总共在公开发行的报刊上发表了稿件39篇,其中文艺作品类17篇,分别是《科学养生》第3期发表了散文《“快乐水果”话香蕉》、《新民晚报》3月5日发表了散文《买盆金橘给老爸》、《广西工人报》3月5日发表了报告文学《流氓燕与博白客家的不解情缘》、《玉林日报》3月9日发表了散文《威风凛凛“百兽王”》、《钦州晚报》3月10日发表了散文《春天正是读书天》、《江南保健报》3月11日发表了散文《买盆金橘送老爸》、《玉林日报》3月16日发表了杂文《八女子当街脱衣,能征到如意郎君吗?》、《贺州日报》3月18日发表了散文《春来野菜胜美豚》、《玉林广播电视报》3月19日发表了散文《玉虎迎春赏“虎票”》、《贵阳日报》3月19日发表了散文《买盆金橘送老爸》、《百色早报》3月19日发表了杂文《“裸体纤夫”,算得上是一种文化吗?》、《赣南日报》3月19日发表了散文《春赏“虎票”》、《悦读时代》第1期发表了两首诗歌《祝贺〈悦读时代〉一岁(藏头诗)和《〈悦读时代〉一路好运(藏头诗)》、《玉林日报》3月23日发表了报告文学《古老白州儒雅茶商》、《贺州日报》3月23日发表了散文《家乡马蹄:“地下雪梨”》、《北海日报》3月26日发表了散文《春来野菜胜美豚》,新闻作品类22篇,篇目在这里也不再赘述。
而10月份和11月份,则是我在2010年发表稿件最少的两个月,在公开发行的报刊上发表的稿件10月份总共才18篇,11月份也只有21篇,说起来有些惭愧。不过,这两个月的稿件尽管发表少了,但由于因为接受了两个单位的工作任务,并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了,也得到了他们的一致好评,心里还是觉得很值。一是在2010年9月受广西第十二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筹备委员会的委托,除了策划、编印了一本《广西第十二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招商手册》之外,还与玉林市邮政局策划、制作了一套《广西第十二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纪念邮品,其中包括了邮册一本、明信片一套、纪念封一枚;二是在2010年10月受玉林市中医院的委托,策划、编印了一本《春雨杏林半世纪秋风橘井五十载——广西玉林市中医院建院50周年纪念画册》。
当然,在2010年,最让我高兴的是,有我与同事一起策划和采写的系列报道以及由我创作的散文获得了有关权威部门的奖励。一是有我参与策划和采写的系列报道《60年60个村》先后获得了2009年度广西新闻奖一等奖、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三等奖。2009年,正是新中国成立60年,我和玉林日报专刊部的几位同事,在刚刚进入2009年时就策划了以写“60年60个村”系列报道的形式,反映新中国成立60年来玉林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虽然到村采访常常碰到交通不便、村史不全等困难,但大家齐心协力,克服了种种障碍,在玉林辖区内共选了60个各具特色的村子采写了60篇通讯,每篇文章大约3000字左右,以小见大,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翔实,角度各有不同,文字流畅生动,很好地反映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玉林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在玉林日报刊出后读者反响不错,许多读者通过来信、来电关注着《60年60个村》的系列报道内容,同时还热心地向我们提供采写线索。现在,有我参与策划和采写的系列报道《60年60个村》在2009年度广西新闻奖和中国地市报新闻奖评选结果中均榜上有名,即是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对我们付出的心血的肯定,无疑让我备感欣慰。二是由我创作的散文《平民香蕉·爱心香蕉》获得了2009年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三等奖。2009年11月底,广西香蕉开始进入上市高峰期,但由于北方强冷空气大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