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那条水泥路

家乡的那条水泥路

颠陷散文2025-09-06 12:49:42
我的家乡——刘家湾(今长埫口镇孙刘湾村),是一个古老的村庄,据《刘氏宗谱》记载,明洪武初年,一个叫刘持涧的从竟陵(今天门市)华严湖乾湾渡口迁徙而来,敷衍生息,以至发展到今天的一个刘家湾和周边的几个刘姓
我的家乡——刘家湾(今长埫口镇孙刘湾村),是一个古老的村庄,据《刘氏宗谱》记载,明洪武初年,一个叫刘持涧的从竟陵(今天门市)华严湖乾湾渡口迁徙而来,敷衍生息,以至发展到今天的一个刘家湾和周边的几个刘姓村庄,至今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我的家乡位于仙桃市东北部,紧靠襄河堤坝,地处偏僻,交通不便。过去家乡的路很难走,晴天坑坑洼洼,硬梆梆的,踩上去不小心就会萎脚,阴雨天湿漉漉泥泞泞的,很滑,踩不稳就要摔交。年轻的时候,我每次回家,总是骑自行车从襄河堤坝上走,因为乘车只能到大福,到大福后还要步行五里多路。骑自行车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一骑到村头,还有一里多路才能到家,是晴天就推着自行车走,是雨天就扛着自行车走,很吃力的。回家时是从来不穿布鞋、皮鞋的,时常是穿套鞋,或是胶鞋。过去老人们常说,这里是一个屙屎不生蛆的地方。
今年农历正月初六,堂弟的孙子做周岁,接我回去喝喜酒,我乘车到大福,下车后再步行五里多路到了我的家乡——刘家湾。一进村子,眼前一亮,宽敞、平坦、明亮的水泥路展现在我的眼前,它象一条白色的巨龙躺卧在村子的中间,更象一条白色的飘带在村子里飘荡,它把村子变白了,变亮了,变宽敞了,也变得干净了,卫生了,更把村子变美了。水泥路两旁的楼房也好象更高大整洁了,路两岸的树木也好象更加葱绿,更加整齐了。水泥路上十分繁忙,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三轮车和汽车来来往往,小孩、妇女、老人去去来来,有几分象小集镇的街道了。此时,我情不自禁地感叹道:“家乡变了!”
我一进堂弟的家里,堂兄堂弟们都笑话我:“你还穿解放鞋回来呀?”
“我哪里知道家乡变了呀!”我回答说。
“这说明你至少三年没有回来了。”一位堂兄笑着说。
“三年多了吧!”我回答。自从我在外读书、工作后,父母亲在世的时候我一年还回去一两次,父母亲去世后,就很少回去了,只是在伯伯、叔叔们和他们的子女做好事的时候才回去一趟,而且是当去当回。阴雨天穿套鞋,晴天穿胶鞋,因为家乡的路难走。
“你还是看的老皇历。”另一位堂兄说,“近几年来,我们的家乡变了,它变得美丽了,变得富裕了。特别是这条水泥路的兴建,它改变了村子里的环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我们这里的落后面貌。”
一说到这条水泥路,村子里的人可高兴了,他们随便一说,就总结出了不少的好处。
这条水泥路把农户与农户之间连接起来了。过去只要是下雨,村子里的路就打滑,一不小心就会摔交,雨下的时间稍微长一点,路上就烂泥,下雨是农民们的休息时间,没事了相互之间串串门,也是农民休息的方法之一,要串门还得穿木屐或是泥鞋,后来就穿胶鞋、套鞋等。现在有了水泥路,下雨与不下雨一个样,脚上拖一双拖鞋可以家家户户的跑,方便极了。
这条水泥路把农户与田间连接起来了。过去种田,种子、肥料要一担一担的挑到田间,收获的粮食、棉花和柴草又要一担一担的挑回来。如今村子里兴建了水泥路,它把农户与田间也连接起来了。现在种田不用肩挑了,家家户户都有板车,有的还有三轮车、手扶拖拉机、小汽车和电动车,可以把种子、肥料等一直拉到田间,收获的时候再把粮食、棉花和柴草从田里拉到家里。既方便,又省事。
这条水泥路把农户与外界连接起来了。上前年,由于村子里没有水泥路,村子里路难走,因为天气不好,田里的毛豆难以运出去,许多农户的毛豆烂在了田里,前年这条水泥路的兴建后,路平了,路宽了,路不烂泥了,三轮车、手扶拖拉机、小汽车频繁地跑在村子里的水泥路上,毛豆迅速运出去了,这一年仅毛豆户平增加收入2000多元。农民尝到了甜头,纷纷购买运输工具,到去年止,全村增加三轮车、手扶拖拉机、小汽车、电动车等二十多台。
听说全仙桃市已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是啊!村村通把党心和民心连接起来了。这是党给农民铺成的一条通向富裕的大道,它是一条民心路,广大农民在这条路上越奔越富裕,越奔越幸福。农民们感谢党的好领导,感谢党的好政策。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