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汽车时代

遭遇汽车时代

昏坎散文2025-07-14 11:47:45
很不幸,遭遇了汽车时代。不知从何时起,大街上车满为患。如果你赶着点上班,而又恰好路过幼儿园或实验小学门口,那只有迟到的份儿了。特别下雨天气,在幼儿园和小学门口,各种各样各种档次五颜六色的私家车一溜烟地
很不幸,遭遇了汽车时代。不知从何时起,大街上车满为患。如果你赶着点上班,而又恰好路过幼儿园或实验小学门口,那只有迟到的份儿了。特别下雨天气,在幼儿园和小学门口,各种各样各种档次五颜六色的私家车一溜烟地排起了长长的队伍,那真是让人心动的小城一景。尽管油价一路飙升,房价一涨再涨,一个车库要半栋楼钱,依然无法抵挡现代人对车的热情。小区没有车库的,楼下的空地俨然成了车展位,而像我家一样连空地也很奢侈的小区,车子只好排到了小区大门外。大街上车流如织,校园里也不再平静,很多老师都拥有了自己的私家车。
终于抵不过诱惑,成了车的奴隶。报名学驾照,已经很难在同事之中找到同学了。因为大部分同事已然成了有车一簇,早已修炼成了一级车手。
经过艰难的煎熬与漫长的等待,科三终于通过考试,驾照马上要拿到手啦!
练车的过程是辛苦的,考试通过的时候是欣慰的,那个硬绑绑的宠然大物再也没有那么神秘。从战战兢兢地坐在驾驶座上不敢踏下离合,到挂上三档驰过限宽门,玩转方向盘走S路、轧铁饼、过单边桥,在高高的桥面上定点停车,看着秒针重启机器,在小小的库位上侧位,真是不敢想象,那就是多少年来对车有着偏执的成见,见了车便想躲得远远的自己。原来,人与车可以为一体,那种驾驭的感觉让人神清气爽。一同学车的学弟说那叫车感,是车赋于人的一种精气。有朋友说过,车开到一定程度便成了自己的玩具,可以随心所欲。
终于可以幻想那样的画面:自己驾车载着心爱的人,去最近的梨园看梨花,去最近的林场去荡秋千,甚至驰骋于高速,看黄河入海,冰山雪原……做车的主宰,很多事情都会改变,很多幻想成为可能!
一个多月的驾校生活,首先人是晒黑了。不知为什么老感觉这段时间天气很热,好像提前迎来盛夏。有时场地上没有一处荫凉,不得不把上衣盖在头上,借冬青那小小的簇荫逃避似火骄阳。特别中午加班的那几次,又热又累,几近晕厥。好在三科顺利通过,算是付出总有回报。另外最大的收获就是结识了一帮新同学。离开学校这么多年,有这样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机会真是很难得,同学这个词真是弥足珍贵。我们这批学员总共15个人,经常到场的也就十二三个,大家天天在一起,一起练车,一起流汗,一起进步,彼此结下了很深的情谊。年轻聪明的小伙子安宁、海洋像他们的名字一样大气,处处洋溢着青春的气息,他们学车学得最快。机智幽默的民兄弟曾是一家工厂的优秀员工,有一年工厂发生爆炸事故,在救火的过程中被严重烧伤,脸上、身上、腿上到处伤痕累累,眉毛是纹上去,耳朵仅剩一个轮廊,不敢想像当初他遭受了怎样的痛苦,那样的痛苦不仅是身体上的伤害,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承重。但你更无法想像他如今是那样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的人。他是开着自己的车来学驾照的,耳朵上挂了耳环,手机上映着儿子的照片。雪儿想热爱生活的人,生活肯定也会厚待他。齐齐和倩倩都是二十出头的小姑娘,身高、模样都有相似之处,一开始总以为是姐妹俩,分不清哪个是哪个。倩倩新婚,是个幸福的新娘子,整天叽叽喳喳地晒幸福,让人也不知不觉间感受了她的快乐。有别样的小插曲: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齐齐和安宁成了幸福的一对恋人。还有成熟稳重的大哥,经常牺牲个人时间充当大家伙的陪练;程哥是一家企业的高级策划师,薪酬不菲,年逾不惑却仍然坚持着自己的律师梦想;经营早餐生意的燕子心直口快,给大家带来自己的拿手油饼让大家品尝……
到了考试的那一天,大家都有些紧张,好在都是有惊无险。由于平时练习比较充分,15个人全部过关。这首先要感谢我们的教练。别看他平日里严肃的很,熊起学员来一楞一楞的,课下倒是和谒可亲。他平素里不像其它教练那样爱开玩笑,言语不多,但他默默关注每一位学员的动态,有什么问题问到他,分析的也十分到位。看我学车有些吃力,特意为我加了小灶。特别考试那两天,他整个人盯在考场上,中午也不能休息,脸晒得更黑了。我考科二时在场地侯考,背对着考试库位坐在一只板凳上,头上太阳特别毒。他漫步过来对我说:别紧张,平时怎么练的怎么考。他还主动为我调了车身。说让学员不要紧张,其实看他比学员还要紧张。我们是他第一批学员,我们能否顺利通过,也是对他教学成效的一次检验。考科三时他依然在场地负责调车,看到连考的学员12点半了还在饿着肚子侯场,就提了几个大包子过来让学员们垫了底。他不善辞令,外表严谨,但心地极善良。学员们约定科四期间一定要请请他,本来一开始就想安排,但他说驾校有规定,不准请客,只好等着大家都拿证的那一天。还有田教练,给了我们不少经典性的指点。他是驾校第一批元老级教练,带出了驾校第一批学员,在当时有限的条件下过关率达到了97%以上,提高了驾校声誉,为驾校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科三考试那天驾校二楼大会议室里挤满了预考的学员,很多人不得不站在过道里。据说那天参加考试的学员有290多名。其中有二三十岁出头的年轻人,也有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在这里同学的年龄跨度大概是最大的了。大家对于车的偏执与热情大大超出我的预料。看看自己身边的同事和朋友,几乎人人都有了一本驾照,像我这样年令才拿驾照的已经是落后了。再看看校园里越来越小的停车位,真是感到自己有些落伍了。
据说西方一些发达国家越来越青睐于环保自行车。从自行车到汽车,再从汽车到自行车,折射着一个国家发展的轨迹。遭遇过没车的尴尬:过年走亲戚,搭别人的便车因为没有座位只能一家人分开;寒夜里上晚自习,回家路上冻透了气,只能跑步回家;下雨天赶十几里路去上班,浑身上下像只落汤鸡,因为没有衣服换,只好用体温慢慢地暖干;也曾借车办事遭人恶意拒绝。总有那么一些人,以为车子会给自己长脸,有了车就好像高人一等成了贵人,有了居高临下的资本。有朋友发了横财,买了几十万元的车,大家不免围着赞叹一番,恭维一番。也仅此而已。当车子轰鸣一声,绝尘而去,心里很快平静如初。车带给一个人的优越感,也仅是个人的感受而已,真的跟别人没有太大的关系。
所以说,为着别人的眼光去买车,是自欺欺人的一种荒唐行为,满足的只是自己的虚荣心而已。有了车可以提高生活质量,但说到底,车子只是一种工具。就像当初电脑初
标签
相关文章